今天上午有空,写下我的学英语的经历和体会,或许对学英语的学生有所借鉴和帮助: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不像现在城里的孩子,每天不是忙着应付作业,就是奔波在各钟辅导班,农村的学校作业少,主要的时间就是帮父母做农活,插秧,割稻,收小麦,起花生,摘花生,烧饭,炒菜,能做的事都要去做,以减轻父母的负担,直到进了初中,才第一次接触abcd.
初中的学校不像小学,就在家门口走几步就到,离家有六七里路。到了冬天,五点钟天不亮就要从家动身,摸黑走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到校,路也不是什么好路,都是野外田间小路,杂草丛生,每天下午上完课再摸黑走回家,夏天情况要好些,天黑的晚,不必摸黑,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少,只有几道题,在学校就可以做完,所以初中一般在九点就入睡,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劳累和重担,这也是农村普通中学的好处,不像城里的重点中学,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吓人,学生在题海中奋战,到十一二点睡觉是常事。
在农村,能去的繁华的地方就是当地的镇,一年也就是过年前几天到镇上打点年货,所以买辅导资料的机会很少,有次父亲从外地回来为我带本语文辅导资料也高兴的不得了,珍藏起来。学英语的资料也就是课本,一二本练习书和姐姐上初中留下的几本英语读物。农村学校的老师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都是没有正式编制的代课老师和没有考上大学去代课的高中毕业生,更谈不上上什么辅导班和请家教,直到上了大学才知道有这回事。由于农村这些不利的条件,每次考试得高分的学生很少,能考个80分也算是高分。自已对语言有领悟力和浓厚的兴趣,初中的英语学得轻松,平时就是上课听听,课后花很少的时间复习下就能考到90来分,主要的时间用于数理化学习上,那时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初二上学期全乡统考,英语考了98分,100分是满分,排全乡第一。考试二个小时用了一个半小时左右。考前英语老师叮嘱我做完试卷把答案写给纸条上传给做在后排同班的学生,该学生再往下传。当时英语考试都是选择题,没有作文,写答案快,抄答案也快,监考老师也睁只眼闭只眼不把考场纪律当回事。那次考试我们班平均分提高了几十分,超过了原来比我们考的好的其他学校的班级。
到了初三,添了门化学课,课程加重考试也是家常便饭,每门主课每周都要考个好几次,英语一直维持在90分左右(那时满分是100分,不是现在的150分)。到初三下学期面临升学考试,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只有三所高中可供选择:全省25所省重点之一的巢湖一中,录取分数高,在我们这样的初中近几百个毕生生每年只录取二三个,这二三个被录取的学生还包括成绩好再复读一年的复读生;市重点巢湖二中,分数线稍微低些,不过录取名额也很少,只有几个。当地的镇高中,分数线虽低,容易进,不过每年考大学都是剃光头,能考上的没有几个。到中考前一二个月,学校的老师劝我的父母让我复读一年,明年更有希望考上一中二中或是分数线更高的师范中专,父母也有这种想法,不过由我来做主。
初中和高中的几年,每年夏季对我都是幸运季,事事顺遂,考试都能比平常超常发挥。倒是冬季,天冷不说,不顺心的事不断,所以偏爱夏季,对冬天没有好感,一直到大学以后有所改变。基于上述原因,所以不复读直接参加七月份的中考。在中考前有次全省的预考,这次数学没有发挥好,总分不高,有老师说凭我的成绩上二中都难。天气变热,课桌里的试卷也越积越多,不过依然没有感觉到升学的压力,每晚都在九点前睡,第二天一早再走六七里去学校,睡得迟第二天早上根本起不来。
七月中旬,在一年最热的时间,全班学生搭学校预定的客车去巢湖市区参加中考,晚上,同班十几个学生住在市区一家简陋的旅馆。农村经济条件差,子女多,不像现在城里条件好的家长,一到孩子中考高考,不惜一郑千金,定最好的旅馆,创造最好的环境和氛围。三天的考试,发挥得还不错,从巢湖回来一个月,一边在田里干活一边等待考试成绩。八月初的一天上午,我正在田里给棉花修枝,父亲拿着张纸条过来了,上面是查到的中考分数,英语89分,语文数理化都比预考分数高,政治59分,离及格分60分还差一分。过了几天,学校老师告诉我被巢湖一中录取,当年一中在我校共录取三人,后来知道一个成绩好又复读一年的学生只被二中录取。中考延续了我一到夏季就交上好运 在考场超常发挥的历史。
这是我初中学英语的概况,因为在初中在英语上投入的时间不多,不能详细铺陈,直到大学期间,在英语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下面将祥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