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和母亲,闹得很僵。主要原因,还是我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我常常想,如果有来生,不要做母女了。
在给女儿用药这件事情,她觉得我没主见。
要么打针,要么吃药……或者不管,顺其自然。
她儿子是医生,博士毕业,所以她潜意识觉得,她儿子支持打针,那打针肯定是对的。
我跟她说了,孩子爸爸,不支持打针。这样高的费用,我承担不起,有人给我建议吃中药。但是我担心副作用,所以才找家里人商量。
母亲来一句,你怕事,总是这怕,那怕……
她以前给我二个哥哥吃过量青霉素,差点丢了二个孩子。
给我吃过过量的感冒药,抽筋,高烧不退,也差点没了……
她是60后,做事凭勇气,凭胆识。
我做不到。
表面上,看起来,我有时候跟她很多矛盾。
实际上,内心,我更多的是愧疚不安。
她今年60岁,在北京这四年多。我几乎没有给她买衣服,鞋子。这些都是我哥嫂在承担。作为女儿,本来我该做的,我心里是有愧疚的。
二哥曾经说,父亲走得早。母亲一个人守寡这么多年。她知道一个女人守着孩子的心酸,压力。所以当她看到我要带孩子执意走离婚这条路,很心疼,很难过,这也是一个母亲的正常情绪。
是我不能换位思考,不能体谅一个母亲,常常想着远方的孩子,忧虑,担心。
来生我不愿和你做母女。
因为我不想你为我受累,受苦,我承担不起……
我曾经说了。我在隔壁镇上普通高中实验班读了一个月,国庆节回家……她代表家族给我说……能不能不要读书……
那一晚上,我心里的痛苦,绝望,这么多年,都挥之不去。
那一年,我满了15岁,算16岁吧。
后来我读书的路,异常艰辛。
再很多年后,我忍不住,说起这件事。
母亲说,我是阻止了。但是你并没有停止学业,你何苦要记恨。
她说这话,我瞬间又无言以对。
我一直读书,高中,大专,本科,甚至离婚后还去考研……当然我没考上。
我停不下来,因为书籍,才是唯一能填补一个农村孩子,内心空白,空缺的精神粮食。
对于母亲,我内心是十分抱歉的。
我们聚少离多,沟通很少,很容易矛盾。
我带着女儿,租房子……那天晚上,母亲说,你们娘俩,那破房子住的还好吧……那一句话,我瞬间泪崩。
她可能是无心的玩笑……
我以为天下母亲,更多的是心疼,是理解。
但是我知道,她只能从她的认知范围,来说一些,无关痛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她思想传统,觉得离婚是我错了,女人既然结婚了,就应该守着夫家,任劳任怨,再苦再难也应该像她们那样守着家庭。
但是我父亲曾经给我的教育,无论男孩,女孩,要会学习,会生活,会吃苦,爱劳动,有骨气,有尊严。
所以,当我在婚姻里,没有尊严,反而备受侮辱,我选择放下。
我放下的前提是,我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也可以照顾好孩子。尽管我在成长和适应的路上!
我母亲今年六十,说实话,从内心,我深刻告诉自己,不要跟她计较。尽量报喜不报忧,老人家辛苦大半辈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了。应该是这样的。
可能我不够坚强,不够勇敢。所以给家里人,联系,带着情绪,没有耐心。
也可能我一直像个孩子,走不出,十五岁的阴影,这其实可怕的,我只有放下,才能远行。
女儿说,只要跟妈妈在一起,她什么都不怕,每天都很开心。
谢谢我的女儿,她的坚强,乐观,坚定,真的感染了我。
这几天,她在看高尔基的《童年》,看到她聚精会神的样子,我都忍不住为她点赞……
十岁的孩子,大部分时间,都非常懂事,甚至让人心疼。
所以,33岁的我,需要不断反思自己,不断修正错误,不去计较世俗的眼光,做好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