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聊聊怎么读书

作者: 张凯达的写字台 | 来源:发表于2014-09-05 13:35 被阅读2042次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问得是「如何读书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大概说的就是,读了一篇文章之后觉得很有道理,读了另一篇观点相反的文章也觉得很有道理,没有自己的判断,想要知道怎样读书才能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以及价值判断。

看到这个问题我还是相当有感触的。大一的时候看了不少书,但是常常和题主产生一样的困惑,就是感觉这家说的也对,那家说的也有道理,书越读越多,道理反而越发的糊涂了。看似对所有问题都能头头是道说上点看法,事实上却只不过充当了别人思想的搬运工。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差不多一年,大二前的暑假痛定思痛,好好反思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还是因为「看的不够」。

所谓看的不够,倒不是说绝对数量上的差距,而是看的太乱、太杂、没有方向。对社会学感兴趣了,就去翻两页《乡土中国》,隔天觉得经济学有意思,就去看看《牛奶可乐经济学》,想看看历史了,就去看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如此读书,一年下来,看似读的书不少,却因为随性而至毫无章法可言,只记得一些零零散散的大致轮廓,真要说出个子丑寅某,却啥也说不出来。如此读书,还有一个极大的缺陷,那就是会产生一种「学贯中西」的错觉,每每和人讨论,总是会流于和学物理的讨论社会学,和学社会的讨论经济学,和学经济的讨论哲学,和学哲学的讨论数学,看起来无所不知,不过是学了一点皮毛罢了。

说到底,这毛病还是懒。踏踏实实坐下来读几本大部头多累啊,于是在各个学科的入门读物之间穿梭,浅尝辄止,悠游自在。时人常说读书要广度与深度并重,成为“丁字型”人才;这话是没错,但实际操作起来,往往就成了只有广度没有深度的“一字型”。此乃天性,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流的轰炸中获得一种虚假的快感。人都是很功利的动物,喜欢追求瞬间的快感。看一条朋友圈或者微博,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能有古代帝王批阅奏折的感觉;花十分钟看一个知乎的回答,分分钟感觉自己涨了不少姿势;花一两个小时看一本入门的通俗读物,出门也就能和同学朋友吹牛逼了,不亦乐乎。然而这么看书,虽然轻松惬意,在朋友面前吹吹牛装装逼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也已经够用了,但有一个问题却尝尝无法回避,那就是文章开头那个问题中说的, 「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对别人的作品发表不了自己的看法」。其实评论这个事儿吧,无非两点,一是知识不足,一是逻辑错误。很多时候我们评论不了其他人的观点,是因为我们缺少必要的知识,而作者又不会很直白地写出对自己不利的论据。想要看穿他的阴谋,非得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不可,而要获得这些知识,非得硬着头皮啃几本大部头不可。太祖当年读书,谓之「先渊而后博」,深以为然。

这里说的大部头,倒不一定需要是原典,我甚至认为,一上来就看原典有害无益。常常在网上看见一些推荐经济学入门读物书单,一上来就推荐《国富论》、《资本论》甚至有推荐凯恩斯大爷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我严重怀疑这样一份书单除了彰显逼格误人子弟以外没有什么别的用处,一个没有经济学基础的人要是能看懂《通论》简直可以称为天才,而斯密大爷的《国富论》虽然好懂一些,但是其中还是有一些不严谨的地方,直接看的话有可能会被带歪。事实上,原典中最精华的部分一般都已经被吸收到教课书里了,在入门阶段,不妨先看看教材,再看原典无妨。

说到教材的话,不得不说说笔记。迄今为止我的kindle和iPad一般只用于看小说和一些杂志,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做笔记太不方便了。而一本严肃的非虚构类的书籍,如若不记笔记的话,过上两三个月也就成了过眼烟云了,除了「我看过这本书」带来的莫名自豪感以外,事实上什么也没有留下。而且做笔记有一个好处,它将迫使你去审视作者关心的议题,他的论据以及逻辑是否恰当,被动的阅读因此得以转变为主动的思考。

最后是老生常谈的一点,那就是要「输出」。没有输出的阅读,就好像上了一学期的数学分析却没有做题,除了朦朦胧胧的印象以外什么也留不下。不论是豆瓣也好知乎也好还是微信的公众号也好,总是要把自己学到的表达出来,只有这样,脑子里那些七零八落的拧巴的知识和思考才能被捋顺了;也唯有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才会知道自己的水平到底有多low。

ps:本文所涉及主要是社会科学方面的阅读,理工科技术型的文章不在此列,小说诗歌等也不能套用此说。毕竟,小说的阅读是一个非常主观的事情,没有一定的阅历,有时是读不懂的。小时候第一遍读西游折服于大圣的威武,高中第二遍读时看到了天庭各路神仙来走后门,寒假时又读了一遍,只感到在仙佛之争下四个小人物的无奈。少年听雨歌楼上,中年听雨客舟中,老年听雨僧庐下,大约如此。

相关文章

  • 让我们聊聊怎么读书

    前两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问得是「如何读书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大概说的就是,读了一篇文章之后觉得很有道理,...

  • 当读书变得不再功利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应个景,就来聊聊读书吧。 基本从上大学开始,就不怎么读书了,更准确地说,是不怎么漫无目的地读书了...

  • 在世界读书日,聊聊怎么读书

    文/冰若 偷偷的告诉你,今天京东图书的活动是满100减50,当当网满200减100。**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

  • 如何阅读一本书【你要的干货】

    鉴于我朋友圈的读书笔记和读书频率,总有朋友问我应该怎么读书,那今天我们来聊聊读书。 Part 1 那些痛不欲生的读...

  • 让我们聊聊恐惧

    记得刚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总是感到恐惧和焦虑。高考紧张发挥失常,一个人来到了西南的学校,虽说学校也不差,但是还是有隐...

  • 让我们聊聊人生

    关于人生的思考,常思常新,似乎每个阶段都会对人生产生不同的理解。时代在变,我也在变,唯变不变。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 让我们聊聊爱情

    一 应该是我文学书籍读得少的缘故,我理想的爱情都不在小说故事里,反倒是那寻常巷陌、街角人家常有令我动容的平凡爱情。...

  • 【社会热点精选周刊】第贰拾捌期|聚焦国际时事热点

    刊首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悦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本期社会热点精选周刊让我们来聊聊国际那些...

  • 读书挣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读呢?

    读书变现,短时间之内挣不到钱,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它?我想聊聊这个话题。 目前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精神...

  •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怎么读书

    前两天做的一个书单这几个月我只读了25本书,所以我重点推荐这五本,下面有简友问我,你是怎么读这么多书的?其实听了我...

网友评论

  • 翻天覆地小悟空:@LLoveGreen iPad上用多看阅读体验很好,也能做笔记,而且随时备份
  • f178ee35b59b:总结下,就是要做好笔记!
  • 25d69501868b:现在大一,爱阅读,前阵子开始迷恋电子书阅读,但最后还是心甘情愿的拿出钱包去买实体书,不在书上写写画画总感觉看过后不过t是过眼云烟
    笔记并不是什么很精粹的东西,只是会记住当时的感受,偶尔的灵感乍现,以及一些细微的美妙发现,这是用kindle或ipad无法比拟的
  • 7ffc6b96dbe1:形成知识体系确实很重要
  • 迪的生产力工具室:最后一句出自哪?
  • 张凯达的写字台:@阿雪姑娘大步向前 恩,我常常因为自己和自己辩论快要精神分裂了..
  • 函数:构建思想体系这个问题上,拥有一个思考问题的系统是基础的,其次是主题阅读,在同一主题内容的大量输入之下,会对一个问题产生较为深刻的见解。但如果要让你的见解被信服,还要经过不断的思想辩论。可以找个与你意见相左的人来辩论,也可以自己假象一个。通常前者是很难能寻的到的。所以,设想一个对手是很有必要的。想想他为了反驳你的观点而可能提出的论据,从而检验一下你自己想到的论据。有时候,这种想象性的对话真的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即令没有改变原来的看法,也常常因为认识到假想的论敌有可能蛮有道理而变得不那么自以为是。思想也就愈加成熟起来。
  • 黑天鹅:作者有部分说得有道理,知行合一是最为重要的。构建知识体系的问题,我认为所有的书都是他人理解世界的展示,你会同他完全一样吗?

本文标题:让我们聊聊怎么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imy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