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生于50年代末,如今已经是一位61岁的老年人。在该安享晚年的时候,她却过得很揪心。整日愁眉苦脸,哀忧爬满了她的脸,每道皱纹似乎都带着苦难宿命的味道。作为她的子女们,我们都为此痛心,却无能为力。
母亲的苦,跟家庭的经济没有太大关系。如今个个子女已经长大成人,成家的成家,生娃的生娃,虽没有干出什么大事业,可也有安稳的小日子。家里已经没什么太大的经济问题需要母亲操心,母亲的苦,是几乎所有家庭都会碰到的那本难念的经——婆媳矛盾。
母亲一生勤俭操劳,从不懂得让自己喘息。在子女还小的时候,每天天没亮就起来钻进厨房煮饭,然后洗碗,打扰屋子,喂鸡喂鸭,忙乎完家里头的家务,匆匆忙忙吃上几口饭,就要跳着担子下地干活。在父亲还是以捕鱼养活家庭的时候,母亲中午还要去海边挑着鱼回到市场叫卖,以赚取养活一家子的钱。
如果婚姻是分工合作的联盟,一字不识的母亲已经尽她最大的努力完成了她该完成的义务。可她这一生,没有得到过她该有的权利。父亲永远是家里的掌权人,脾气大过天,对母亲的付出从来看不见,一生做尽伤害她的事。可怜的母亲在这段婚姻里,从没有得到一个女性该有的尊重。
年轻的时候,母亲的精神折磨是暴戾的父亲带来的。如今,老年的母亲的精神折磨,是当年全家人给老哥相中的嫂子带来的。
今年三十多岁的嫂子,没读什么书,小学毕业文化。年轻时出去城里打过工,结婚后基本呆在农村,没有工作,早晚接送小侄女上下学,家务活很少动手,每日最大的乐趣是和隔壁邻居的几个儿媳妇组桌打牌。
小侄女在读幼儿园,学校发的习题册,已经叠成山堆在电视柜里,里面却全是空白的。七岁的小侄女到现在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农村缺乏文化熏陶的妇女,不曾想靠自己的力量赚取财富,也没有想过相夫教子是自己的职责,生活是井底之蛙的日复一日的麻木。
这两个女人,时代相隔差不多三十年,住在同一屋檐下。一个擅长吃苦,一个擅长享乐。截然不同性格的强烈碰撞,导致了吃了一辈子苦的母亲剧烈的痛苦。她想不透,一个女人,凭什么不通过自己的劳苦,换取好日子?老公辛苦赚钱,自己作为妻子,没有收入来源,在家里也没有作为,贪图享乐,做什么女人?
而仅读了几年书的嫂子,她也想不透,现在打战的时代过去了,很多家务活可以省心省力。何必煮饭还要烧柴,洗衣服不直接扔进洗衣机?嫁入你们家给你们延续香火,你们还要我做牛做马来服侍你们?
两个女人的家庭战争,演变成一个屋檐下彼此不说话,不同桌吃饭,有事不商量。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思想狭隘的母亲,把对嫂子的恨转换成对小侄女的漠视。一个家该有的爱,在战争的硝烟里丧失殆尽。而老哥,夹在中间一碗水端不平,总是愚笨的在母亲面前护着儿媳妇。母亲因爱生恨,一辈子孤苦无依,没人真正支持过她,认真聆听她的痛楚,心结越来越大。
是的,母亲该想不透,她一辈子勤苦隐忍,为这个家付出全部的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却是父亲的肢体暴力,语言暴力,一辈子的冷脸相对,出去乱搭女人让她在所有人面前蒙羞。而自己的儿媳妇,毫无作为,却受到老哥的温和宠爱,不费吹灰之力。
作为她的子女,我们多次从中调解,情况总是好一时,过后继续恶化。我们内心也明白,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解决源头问题。
无计可施,只好苦口婆心让她心放大一些,啥事别管,啥事没想,好好安享自己的晚年。无果。老人家听不进劝,越发寂寞孤单。我们从未好好保护过她,小时候不敢和暴戾的父亲对抗,长大了长见识了,却不屑与他对抗。可母亲,却未能像我们一样逃离父亲的阴影,而是为了子女选择一生与暴君为伴。
我可以感受到母亲内心的不平衡,感受到她对不公命运发出的呐喊。或许她痛恨的不是好吃懒做的儿媳妇,而是自己从未得到父亲那一丝丝的怜爱。而嫂子,却在每日每刻扎着她的心。她痛恨的,是时代给她带来挣扎不掉的命运枷锁。
叹息,无奈,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代命运,无人可替。我的心愿不多,其中最大的心愿是:如果有来生,我的母亲可以被一个性格纯良的男人娶去,待她一生温柔。有幸能念上几年书更好,让她思想开阔,明白这个世界很大,不要把太多的生命浪费在芝麻破事上。愿她来生不再眉头紧锁,而是笑得灿烂。
— END —
想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一定要记得加关注噢;
如果你看了我的文章,觉得对你有所启发,请给个喜欢,好让我知道,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