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的故事》主要是告诉孩子们要忆苦思甜, 结果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成了他们嘴馋的美食。 因为姥姥用高汤和有营养的食材,做成了非常有食欲的美食,馋得小雨还要再吃一次。
爷爷、姥姥来到夏东海的家里,全家一起吃饭。三个孩子各有自己想吃的菜品:酱肘子、可乐鸡翅、黄鱼说了几天,妈妈一直没买,几个孩子就在饭桌上抱怨起来。
姥姥一听不高兴了呀,怎么能亏待孩子呢?连忙答应第二天给三个孩子买回来。 孩子们开心了,爷爷不舒服了。 哪能由着孩子的性子呢?本来饭菜都很丰盛了,现在又要点菜:“这是夏东海的家,不是夏东海酒家,还点上菜了。”爷爷对孩子们说。
为了让孩子们认识到日子是足够的甜,有必要让他们尝尝苦。于是爷爷第二天就到郊外挖了一袋子野菜,让孩子们吃忆苦饭。姥姥不同意,孩子们更不愿意。
经过夏东海做孩子们工作,刘梅做姥姥工作,饭做好了。孩子们一哄而上抢了个精光,并没有认识到苦。原来姥姥用好食材做成了一道美食。
爷爷看不惯孩子们挑食,让孩子们吃忆苦饭,认识到今天的好日子不容易,避免挑三拣四。他的想法没错,但方法不对:“难道吃一顿野菜就能做人上人了?”姥姥看不惯爷爷的做法,极力反驳。
姥姥对吗?也挑不出毛病,但总觉得也不是全对。什么都由着孩子们,想吃什么买什么,有条件了也不能全惯着。那到底应该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忆苦思甜呢?
仅仅一顿野菜肯定是不行的,首先要把自己经过的苦慢慢地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苦日子是怎么过的。其次告诉孩子们幸福的日子,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什么好吃就吃什么。
而且这样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要慢慢来。最好让他们亲自去感受一下,条件一般的孩子是怎么生活的。多感受也是一种方法。比如班上的孩子不好好学习,家长说长大了搬砖。
可孩子一直不知道什么是搬砖,如果直接带着孩子去工地,亲自尝试一下搬砖的感觉,也许对教育孩子是有帮助的。可是家长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并不舍得让孩子吃苦。所以当家长说这些话的时候,孩子没有概念,也不会放在心上的。
因此要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最好去尝一尝,俗话说:要想知道李子的味道,最好亲自去尝一尝。想忆苦思甜,光吃野菜不行。想让他搬砖,就亲自去搬一下。真正入心的感受才是真的。
剧情中的爷爷和姥姥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什么都要讲究方法,否则适得其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