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心姻
一
去年暑假,我曾在家里开办了一个月的辅导班。班上的孩子很活跃,不少人加了我的QQ号。前两天,当我随意刷消息的时候,刷出了其中一个小女孩刚更新的QQ个签:今天下了一场冰雹雨,真不好。
下雨,再寻常不过;而下一场冰雹雨,却不经意触动了这个农村小姑娘内心的弦。
我发消息问她,为什么会感觉到不好呢?
她发给我一个大哭的表情,后面写着“爷爷说,下冰雹,对庄稼不好”。
我看完她发过来的消息,久久不知道怎么回复,最后只发了一个“嗯”字给她。她不知道,她的个签和回复,也不经意间触动了我的心弦。
二
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恐怕很难切身体会什么叫作坏天气,也无法深切理解为什么农民总是对拥有好天气怀有深深的渴望。即便是在高中或者大学,系统学过地理常识、生物百科,也不会在某个恶劣天气、极端气候出现的时候,说些除了出行不便、几年一遇以外,类于小女孩这样的话。
这是个人成长经历造就的差异。农村孩子身处所及,总是伴着一年到头的春种夏忙、秋收冬闲,有晴天里父母在地头戴草帽、弓腰弯背、汗流浃背的劳作,有雨天里爷爷奶奶蹲坐在门槛上赞叹一场好雨的欣喜,还有每天放学后自己被着竹筐去树林割草的习惯。只能靠天吃饭的农民,比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关心天的喜怒。
风调雨顺是最好不过。然而,每年,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或极度干旱,或过度雨涝。不能预料的,还有冰雹、大风以及大雪。冰雹会打烂沉甸甸的、准备收获的果实,大风会把农民自己树林里的树连根拔起,而严重的大雪,则会将来年的麦苗无情冻死。自然,有风花雪月的美好存在,也有风吹雨打的不期而至。
在这样看天吃饭的农村长大的孩子,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他们在风轻云淡的田野里拔杂草,在落日余晖的傍晚收晒在路旁的地瓜,在大雨将至的时候赶忙遮盖屋顶的花生或小麦。父辈的劳作与孩子们从早到晚的生活难以割舍,劳动是他们最先接触到的人生课程。
农村孩子的童年,很难像城市孩子那样阳春白雪。他们的玩具,不过是扭下的树皮哨子,自制的鱼竿、弹弓、沙包、毽子,几个玻璃弹珠,一节皮筋等等。沙包里面装着沙子或者玉米粒,弹弓的手柄是Y型的小树杈,墙角几块小石子也能玩得不亦乐乎。玩具土生土长,乡土气息是哪里都弥漫泛滥着。
没有舞蹈鞋,没有钢琴,没有画板,没有魔方,当农村孩子还讲着一口实打实地方言,城里孩子早已开始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
三
读书,或许是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最为接近的地方,一样的教材,一样的知识,一样的上课时间,一样的升学考试。不一样的可能是这样的,农村孩子的学费是家里变卖了多少粮食换来的,作业本是正面写完反面写的,铅笔总是用到手拿不住的时候,教室桌椅的钉子总是钩破仅有的几件衣服,写作业的手在冬天总会布满冻疮。
农村孩子读书,心总是会惴惴不安,身后常有父母热忱而强烈的关怀和希望,也时不时地会有父母难以言表的叹息和失望。他们的读书,从小便被赋予了一种鲤鱼跃龙门、走出大山村的任务,从此不再受那农忙苦,顺便让父母也享清福。家庭里用于读书的经济支撑,并不强劲甚至极度贫软,父母苦心苦力地支撑,只为孩子有朝一日的大有出息。
如此单纯的单线思维,世上唯有读书高。
这是一盘下了很大赌注的棋,且不见得最后能如愿取胜。
考上大学、定居都市的孩子,在乡村人们看来是走出了这穷乡僻壤。然而,努力了这么些年,在人生的某个初起阶段,却依然不能悠闲自在地喝一杯卡布奇诺或者星巴克,不忍心花几十块钱去电影院看一场两个小时的电影,舍不得买一件品质的衣服或者鞋子,用不起风靡的iphone,甚至,在同龄的城市子女频频出国、讲一口流利外语、谈论自驾游的时候,只能沉默着听他们为自己描述这遥不可及的梦。
好像一直都在落后一步。你选择稳定的时候,他们因为厌倦稳定而选择了冒险;你选择涌向大都市的时候,他们因为想要清静选择了国外甚至郊区;你想要实现的梦想很多,想要发展和培养的跳舞、绘画等兴趣也很多,然而因为没有金钱,却什么都止步于脑海。
四
我不止一次得听到过周遭人对农村人的抱怨:不爱干净、坏、没有素质。我承认,农村的生活确实家长里短地一团糟乱,你能想到的所有奇葩事件,都能在村落这个基层单位中找到原型或者题材。然而,我同样相信,除了城市和乡村的每个家庭都普遍有的温情外,农村人的感情还是真挚而单纯,血缘亲情依然是乡村里结结实实的纽带。
我是农村的孩子。我怀念,那个酷暑炎夏,拎着镰刀割麦子把自己脚趾割伤的自己,和那个用碎布条为我包裹伤口的邻居舅奶;我怀念,那个落日黄昏,和表姐姐在田野看晚霞的无忧无虑,以及把变幻的云朵比喻成小狗、老牛的脑洞大开;我怀念,那条往返于县城和村庄的公共汽车,以及奶奶每次在家门口的驻足送别;我怀念,村民们夏日熬夜打麦场的苦中作乐和玉米窝窝头的忆苦思甜。
我晓得农民们吃糟饭、使苦力的模样。
所以,感谢小女孩的QQ个签。一场冰雹雨,让我如此思绪万千。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