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2014年,现在回过头来看,觉得自己一些见解还是想到位了的,但是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想到的人,总是想到的人有没有资源和能力去实现的问题,这就是现实,一声叹息:
在之前的lofter建了N久,也没想好写什么,貌似自从在上个东家那里兴兴奋奋搞了一堆PM的累积却被老板二逼恶心走以后,就再也没有写东西的动力了,当然这也是上个我带领部门集体写的lofter再没更新的原因,再然后就是我重新注册了一个。
话说回来了,最近进了新东家的地儿,两天来一直在恶补车联网的东东,对于自己而言也算小有所成,为怕这么多天的积累都忽忽然就忘记了,想了想不如趁这个机会在这里整理一下吧,顺便也给新lofter开个新篇章。
好的,下面是正文。
车联网算是最近和互联网相关搞的比较火的东西了,国外微软谷歌大苹果,国内BAT无不想插手这一物联网的子集领域。但同一时间,车联网又像大数据这个词一样,处于谁都在讨论但是却没有谁真正弄懂更没有谁走出真正的成功模式来。——PS一句,不太理解物联网和车联网词汇意思的童鞋先请骚扰下度娘哈,这里就不多啰嗦了~~~
看微软谷歌大苹果,想的是智能汽车的路子,毕竟国外的各种技术和资源都比较牛逼和先进,我们比不上也搞不明白。而国内的呢,百度出了个CarNET,本质就是把手机导航接在车载屏幕上方大用;腾讯企鹅要深入一点,在汽车OBD行车故障记录入口上面做文章,搞了个路宝,还拉了人保和壳牌一起玩;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刚刚把高德全部据为己有,目前还没有什么动静,貌似在憋大招。
以上的呢,都是互联网行业在走的路子,当然如果非要加个科技公司-闯进中国的特斯拉貌似也有道理,但好歹别人自己搞了辆车出来,这个上面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哪像纯互联网企业还要绞尽脑汁找车联网的入口呢?所以这里就暂时忽略这位大神吧=。=
然后上面提到,互联网公司想进车联网的思维,主要就是在用户的爱车身上找入口,然后提供服务——接着呢,自然就是按照互联网的玩法玩下去:流量变现啊!先让用户绑定在目前的免费服务上,形成使用习惯和粘性,然后呢,呵呵,就可以开始推送各种增值服务啦,O2O、保险什么的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是的,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想来也就是这么简单。你以为真单纯是为了让车主的驾驶体验更好?当然,那是必须的,不然谁愿意在增值服务上付费呢?
而对于开始涉足车联网领域的传统车界企业来说,由于一开始就不是做互联网的路子,大多主业还主要和硬件相关,玩法就明显不一样,而这其中就以元征golo最为有代表性。
话说元征这产品的祖上本就是玩车硬件出身的,虽然涉足车联网后,也像腾讯路宝一样出了OBD盒子+app的产品,但据用过的网友在网上的论坛中有提到,这宝贝疙瘩确实功能强大,能检测的数据确实多很多,貌似也能触及到汽车远程控制的很多层面——这应该多亏了它有个背景深厚的爹,想必除了能和整车厂家拿到些许私有协议,搞破解估计也是分分钟不在话下——但就是APP用起来实在蛋疼无比,竟然各种测出来不靠谱的数据让人忍不住想摔之。
怀着好奇心,我也下载了元征golo来试用,当然由于没有硬件支持的缘故,没能测试到网友所说的检测数据不靠谱是否确有其事。但是整个app浓郁的微信社交风格实在让我整个人挺凌乱的:亲,你就不能先把你本职工作先做好么,一来就搞这么高大上的“互联网”风格是要搞哪样啊?咱把饭一口一口吃完不好么非要来个一口吃掉大胖子先不嫌梗得慌……
当然,虽然有些传统的企业名气没有元征大(查了下,这样的企业深圳、上海、江苏都有),倒还是有心里明白的,就是先把自身和4S店等车界企业客户这些的关联做好,虽然做得也是OBD硬件+app,但是也只是把企业客户和最终车主的利益重新分配了一下,让各种流程更方便透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才是真正的为车主开车养车的体验升了级。而这个明显和互联网的玩法切入点是不一样的。
当然,最后还是得说,虽然玩法不一样,但是车联网这个领域里面究竟该怎么玩,只有静看结果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