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堑壕里的生命非常低廉。阵亡者的尸体被用来堆积掩体,在阴湿的黑土中,到处都是正在变黄的死人的头骨和臂骨。战场上到处是弥漫着腐烂尸体散发出的恶臭……这儿的人们每天都面临着死亡……肥硕的耗子到处乱窜……人们的身上长满了跳蚤和臭虫。许多人患上了堑壕足疾病,这种风湿病而引起的疾病使患者的双足失去知觉,动弹不得……这是有关世纪大流感的描述。这次大流感可以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瘟疫,致使5000万—1亿人的死亡,当时世界上才17亿人口。而这场病毒源是从美国开始。
世纪大流感发生的时间刚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尾——1918年。当时的病人表现出的症状看似普通,与普通感冒类似,但强度却不同寻常——剧烈头痛、高烧、干咳,甚至会脸色发紫、发青,病情恶化非常迅猛并导致死亡,传染性极强,而且会引发肺炎等并发症,使病人呼吸衰竭而亡,极其惨烈。由于疫情信息被不断封锁,各国之间缺乏紧密有效的配合,战乱期间的政府组织以及医疗条件都比较差,公共卫生系统不健全和战时公共服务的缺乏崩溃等多种因素相互交织,导致大批人员伤亡和流感疫情不断扩散。奇怪地是美国历史几乎完全忽视了这一重要事件。医学历史学家认为这一事件富有重要的医学意义而进行研究,但是社会历史学家和政治史学家却将该事件束之高阁。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整个事情梳理一下。
病毒初次传播——1918年1月,美国的堪萨斯州哈萨克尔县显得格外的荒凉。由于战争的原因,许多年轻人被征召入伍。其中有一名叫尼尔森的年轻人走进了福斯顿军营。此后福斯顿军营大批士兵涌向军营医院,发热、头疼、背疼、普遍出现流感所有的症状。但大多数士兵经历了两到三天的痛苦后症状开始好转,不久就可以回到岗位上工作了。但这次流感隐约给人不祥的感觉,它以肺炎为特征,并出现了237病例、死亡38人。后来整个3月和4月美国军营里都相继爆发了流感。然而军队医疗队没有太在意,一是当时的病毒还相对温和,二是当时世界处在动荡中,很多爆炸性新闻占据着媒体渠道——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十四点计划演说,向世界展现了威尔逊式的和平进程原则。3月俄国退出一战。德国把一个又一个师从东线调往西线,直到在对英法战争中德国的部队在兵力上占优势。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一位美国报社记者说“一场恶战即将进行。告诉你的同胞们,让他们快点来“。可见当时的国家政府关注点完全在战争上。战争机器不会在意流感病死士兵这等小事。然而正是这样的不在意造成了流感的全世界蔓延。
病毒扩散传播——1918年4月,病毒就己经出现在欧洲(随参战的美军到达的),并迅速地在5月到达印度、6月到达北欧、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后来流感在西班牙的出现使得这次瘟疫被称为西班牙流感,这一谣传是因为西班牙没有卷入一战,没有必要封锁消息,官方如实通报情况,导致认为流感是从西班牙传出的。因此,西班牙清白无辜地替美国背了很长时间的锅,甚至人们还给大流感起了一个名字:”西班牙女郎“。扩散之后流感在世界上多点开花,导致死亡直线攀升。其中最显著的特征是年轻成年人的高死亡率,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后续的战争。传播途径——(1)战争带来人员集中和流动,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参战国进行空前规模的运送士兵。(2)在战争期间,一切物资都优先供应军队,普通民众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则要限量。食品供应短缺造成的营养不良不可避免地削弱了人群对疾病的抵抗力。
流感对第一世界大战的影响——世纪大流感与一战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它杀伤力巨大。在军营、在运兵船上、在战场、在医院到处都是流感病人,不可避免地会对战局产生影响。因为军队人员大面积受到流感袭击,或病倒而失去战斗力,或短时间内迅速死亡而带来非战斗减员,或阻碍军事调动,从而大大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挫伤士气。而同时还要消耗战争宝贵而有限的各种资源,所以不少军事行动被迫推迟或者取消,而一些正在进行的军事行动则进展受阻,双方都得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所以,大流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战争的结束。
1919年春天,抵抗大流感的战争也结束了。超额死亡人数趋向正常。面罩不见了,商店重新开门了。大流感给世界造成巨大的损失,却又间接地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如今疫情再次来临,希望新的春天早日来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