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跟随他走进他收藏室的那一刻,我几乎要窒息了;而他却没有了刚才的紧张,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跟在他的身后,我能感觉到他走进收藏室的瞬间,长长地换了一口气,如同在水里潜泳了很久的人,终于露出水面换了口新鲜空气。
那是一个位于地下二层的空间,层高超出了我的想象,足有5.2米。置顶的异形灯管几乎覆盖了整个天花板。当他按下电源,整个空间霎那间出现在你的眼前时,比那空间和光线更让人嗔目的,是满屋的藏品让你如同置身于一个中国古代艺术品的博物馆。
他在我的前面,头也没有回,用他那修长的手指做了一个跟随他的示意。我知道他想带我参观一个藏品,于是紧紧地跟随了。
“那个条幅是董其昌,不过是临摹的。当然真品也在我这儿。”他用下巴抬了抬,算是介绍了墙上的那个条幅。
“这个罩子里的是成色最高的宣德炉,铜料来自天火闪电直接劈中的铜矿原石,又叫虚铜。你看着炉身上闪烁的奇异的光芒,这在国内是孤品。只有当年皇室才能用这类成色的宣德炉。”他站在一个玻璃龛前自言自语道,而那时我的眼神已经被一个唐三彩吸引住了。
“你应该没有可能见到保存这么好的唐三彩马。这是咸阳一个唐墓中出土的,保存得好到让你觉得可能是赝品。”他察觉了我的兴趣。
在那张金丝楠木的条案上面,摆了不少的卷轴。他伸手示意我可以打开一幅。我小心翼翼地用手指点了其中的一幅。他拿起一端,让我展开。这是一幅明代谢庭循的《孤山九老图》,九个儒士,栖身云雾缭绕的亭台楼阁间,神情各异,精妙绝伦。我看的仔细,他在旁边拿起一幅一幅的卷轴,如数家珍。那些画的精妙之处,那些大家的生平轶事,他娓娓道来。
“请跟我来。”他示意我跟他走向房间的另一边。
“还有一些更加珍贵的藏品,轻易是不向人展示的。”他的语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我不由自主地给他带领着。
就在他有点儿炫耀地请我猜一幅米芾的行书是他花了多少钱收藏的时,他突然回过神来。当然,那一刻我也回过神来。
我故意用生冷的口气说道:“可以了吧,我想我们该走了。我已经满足了你的愿望。”
他并没有回答我,而是用依恋而又生生疼痛的眼神在抚摸着这个房间的一切。
“你们能照顾好这间屋子里的一切吗?”他说这话时,眼泪竟然如泉涌。
我用手既是托着、又是推着他走到了收藏室的门口。我的助手给他重新戴上了手铐。
“其实我只是喜欢收藏。”他的话简单又复杂,也许并不是说给我听的。
押解他的警车已经走远了,助手站在我的旁边,等着我的指令。我并没看他,只是一直注视着远去的警车。
“他的确是个收藏家,不过他也是一个十足的贪官、混蛋。他不择手段、渎职腐败……”我在跟助手讲这些话时,脑海中竟然浮现的是他给我介绍藏品时的眼神,那眼神里满是对这些艺术品深深的无尽的感情。
“是的,他的确是一个收藏家。”我心里说道。
刘海涛点评
读“剧小说”《收藏家》:反腐题材中别具一格的写法。一个贪官并不是以一副贪婪的、冷酷的、可恶的形象出现,倒是以一副完全专业的、沉溺于爱好的“收藏家”面目展示。我们可以猜想,“他”在被纪检人员“我”带走时,曾提出过一个一般人不可思议的要求:最后看一眼自己的收藏。“他”向“我”介绍董其昌的条幅的真与伪;专业地讲解“虚铜”做的宣德炉和唐墓中出土的唐三彩;如数家珍般点明明代谢庭循的《孤山九老图》,甚至还失态般炫耀米芾的行书;这4个独特的写人细节,把一个收藏家的专业激情、执着热爱,和国宝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享受,活生生地做了白描和叙述。高潮的细节实际上是故事启动时被“裁掉”的起因:这样一个专业的收藏家实际上是一个即将归案的大贪官。结尾“他”戴上手铐的叙述,迅速地将“他”的真相和盘托出。说这篇作品是别具一格的写法,那就是说:在故事即将到达高潮的一个艺术场面里,刘斌立写出了一个滥权敛财的贪官和充满专业精神的收藏家形象揉和为一体,一个“二重组合性格”的独特人物以一种热爱职业、精通收藏的专业人士出之,显得异常生动、鲜活和真实。这种“折叠+斜升+跳移”的写法不仅写活了一个独特的个性人物,更重要的是显现了一种警示般的创意:当一个人的执着于专业的激情、精魂与一个人的滥权、贪婪相连接时,那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戏码便会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在人间上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