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的仁义

孟子的仁义

作者: 润物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1-09-11 18:30 被阅读0次

孟子曾经去求见魏惠王,魏惠王非常高兴地面见了孟子,开口就说:“您这么不远千里的来见我,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建议吧!”

孟子却摇了摇头:“我这里没有利益,只有仁义。大王,如果你只讲利益的话,那么手下的人是否也都是这样呢?如果人人都贪图自身的利益,那么子女算计父母,臣子算计君王,这个国家就完了”

孟子为什么会这么回答?

因为魏惠王一见到他么就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希望能从孟子这得到利益。

孟子一口回绝,并为他讲述了自己的王道。如果一个国家,上到君王下到百姓,都只会为自己谋划利益,那所谓的忠孝仁义就不复存在了。国家没有了忠臣良将,人民没有了家国之心,遇到更高的利益就会毫不犹豫地出卖别人,这个国家还有什么未来可言呢?

孟子的王道,就是仁义之道,一个君王想成就千秋大业,唯有实行仁义之政。

不管任何事业,都不可能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但一个人无论带多少手下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团结,而团结的前提,就会领导者够讲仁义。

如果领导者带头算计利益,那么手下的人也都会效仿,当每个人都贪婪地妄图能得到更多的利益时,那么整个团队就会分崩离析。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将仁义和利益分开来讲的,仿佛能做到仁义的人,就是放弃了利益的伟大英雄。

但事实上,义与利从来都不密不可分的,他们是因果关系。

每个人都想获得利益,获得回报,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如果我们只想着利益,并为其不择手段时,哪怕获得了利益,也是守不住的。

而我们本着良知和是非去做事,最后一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在成功的路上,越来越畅行无阻,获得利益就是必然的结果。

苏秦在燕国时,犯了错误,他害怕被责罚,就想将功补过,跟燕王说自己虽不能让燕国强大,但可以让其他国家不能来侵犯,于是燕王暗中派他去了齐国。

到了齐国的苏秦,开始游说齐王大兴土木,扩建花园和猎场,征用了大量的人力,导致民有怨声,齐国因此被消耗了许多,无暇去侵扰燕国。

苏秦就是反王道而行之,消耗齐国,让其不能强盛的发展。

但这只是缓兵之计,最后燕国在子之当政的第三年,还是受到了齐国的进攻,齐国凭着强大的国力,成功吞并了弱小的燕国。

这次吞并,打破了各诸侯之间原本势均力敌的场面,各诸侯纷纷担忧起来,决定联合起来攻打齐国。

齐王慌了,赶紧找孟子讨教办法,孟子则说:“我还没听过千里之地的大国,害怕别人攻伐的。您这次本是救燕国的民众于水火,只要实施仁政,为他们立个新君,功成名退,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但如果您霸占着不走,还屠杀燕国百姓,其他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一家独大,肯定会联合起来兴兵讨伐的。”

相关文章

  • 孟子的仁义

    孟子曾经去求见魏惠王,魏惠王非常高兴地面见了孟子,开口就说:“您这么不远千里的来见我,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

  • 《孟子》(八)-- 仁义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

  • 《孟子》感言集之184:仁义礼智之实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离娄章句上下》,其中对于“仁义礼智之实”颇有感触。在孟子看来,仁义礼智之实的基...

  • 孟子的仁义学说(1)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义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学术和政治思想,在儒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孟子》关于仁义方面的论述比较多...

  • 浅析孟子仁义思想

    孟子的仁政是孟子这么多观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孟子一生都在游说君王,在这之中,他将仁政观念与政治紧密结合。我认为...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四书《孟子》【114】

    由仁义行,是心性;行仁义,是理性。孟子说要“尽力知性”,由仁义行,是尽心;行仁义,是尽力。尽力去做,怎么也不能跟尽...

  • 每天读《孟子》之六二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大意是,孟子...

  • 2019-05-12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巜孟子》一共七篇文章,讲的是道德与仁义。 望天门山 作者:(唐)李白 天门中断...

  • 仁者得以大气

    仁者可得以成大气,仁义是做人基本却是难以做到,真正的仁义我从孟子的世界中看到了一些。 在孟子看来,要想成为圣人就必...

  • 诲诱无倦习孟子--107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说:人和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的仁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ee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