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十二点大学读书读书让生活美好
民国范儿的真性情——《旧时的盛宴》读后感

民国范儿的真性情——《旧时的盛宴》读后感

作者: 芭蕉夜雨寄相思 | 来源:发表于2017-02-13 17:00 被阅读0次

民国,是中西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年代,是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年代。中西文化交融时迸出的激烈火花使得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们向往思想的自由解放,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禁锢;寻求社会的救世良药,痛斥了闭关锁国的愚昧;心忧内外交困的中华民族,憧憬着泱泱大国的风范。因此,他们奋斗了一生去谱写这个时代,哪怕人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也要如烟花般闪耀出自己的光彩。撇开那些围绕在他们身上的伟大光环,日常生活中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旧时的盛宴》一书为我们娓娓道来,在文字中开启了一扇窗户,让我们放眼民国范儿真实的性情。

梁实秋先生描写一位车夫的吃相,“张开血盆大口”,“吃得他青筋暴露满脸大汗,挺着腰身连打两个大饱嗝”。虽然这吃相不登大雅之堂,却让人感受到百姓率真的性情。而先生也赞赏道:“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先生或许也曾在没人注目的地方放开手脚,无拘无束地大吃一把呢。

理发在梁实秋先生的笔下也颇为有趣。理发师总是“把你的头扳过来扭过去,以求适合他的刀剪”。洗头时最为着急,“头皮已然搔得清痛,而东南角上一块最痒的地方始终不会搔到”。最令他难堪的则是刮脸,“一把大刀锋利无比,在你的喉头上眼皮上耳边上,滑来滑去,你只能瞑目屏息,捏一把汗”。先生对生活诙谐的态度,不禁让人轻松一笑。

大师们不会整天闭门来咀嚼文字,王力先生就喜欢出来溜达,让紧张的精神得以放松。他首先是看人,“头不妨评,足不妨品”。其次是看物,“对着自己所喜欢的东西瞻仰一番,也就可饱眼福”。最后是认路,“从一条熟的道路出去溜达,然后从一条生的道路兜个圈子回家”。乘兴而往,兴尽而返,让眼睛获得忙里偷闲的享受。

丰子恺先生去西湖山中游玩,山中阻雨却让他体会了“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好处。但为了安慰同去的女孩,他借得躲雨茶店里的胡琴,拉了种种西洋小曲,引得村里的青年们一同前来附唱。他从没尝过这样的音乐趣味,况且是用民间两三角钱一把的乐器,更让他体会到“乐以教和”的含义。看来这次的出行,先生是获益良多了。

些许片段,只是生活的一隅,犹如管中窥豹。但大师们在民国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一二。在那个年代,有着救亡的激切,也有生活的恬淡。历史总是“忽略”那些平淡的生活,却不知,正是这释然的人生态度调剂着生活,积蓄着人的能量,用以演奏人生的华彩乐章。民国的大师们正是如此。

相关文章

  • 民国范儿的真性情——《旧时的盛宴》读后感

    民国,是中西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的年代,是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年代。中西文化交融时迸出的激烈火花使得民国时期的文学大师...

  • 民国范儿

    战火纷飞,家国飘零。那一世,有的人在梦想与现实中摇摆不定,有的人在政乱中选择了利益。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或护佑...

  • 民国范儿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爷爷,他是一个有着民国范儿的人。一头银发,根根树立,面容清瘦有神。印象中最清晰的画面是他拄根拐杖...

  • 民国广告的“范儿”

    民国是怎样的一个时代?不管是“民国范儿”还是“民国风景”,都有开风气之先的地方,特别是一些日常生活细节,更能反映出...

  • 民国那些范儿

    心得: 民国这个时期黑暗又迷茫,即便是才华横溢的大师们,在新旧文化的冲击下也很容易迷失。特别是在情感方面,他们受到...

  • 我就爱她的民国范儿

    我一直很喜欢台湾,过去的几年中去过三次。闲逛了台北、台中、台南、高雄四个城市,每次去都以漫无目的地闲逛为主,很多有...

  • “民国范儿”与公民读本

    观察员 王晓渔 (上海,wangxiaoyu1978@sina.com) 这几年流行“民国范儿”。我对民国亦是情有...

  • 10/70   教育|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今天重新翻看新周刊出品的《民国范儿》。这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民国范 儿,第二部分介绍一百年来影响了中国...

  • 时代激流中,须以变应变。

    有人向往从前,有人期待未来。 青年作家蒋方舟为《新周刊》的专题《民国范儿》做了一篇文章——《不可模仿的民国“it ...

  • 最爱民国那些范儿

    民国时期的“偶像”都极具个性、十分有范儿。他们言人之所不能言,行人之所不能行,当真十分潇洒,十分有范儿。 出生在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范儿的真性情——《旧时的盛宴》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jlt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