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的人生,如初升的朝阳, 刚刚开始,刚好美丽。
算算时间,我的20岁,确确实实已经是上了世纪的事了。
20岁的我,思考过时间和余生的问题吗?大概是没有吧。那个时候,除了上课,我就喜欢泡在图书馆。二楼和二楼半是文学书库,里边的每一本书,都被我从头到尾读过。
输入量大了,自然需要输出。凭静心雕琢出来的文字,换取衣食费用,让负重的双亲缓一口气。
20岁,我不乖巧,稍懂责任。
也曾因为分手而深夜哭泣,然后牙疼、溃疡、无心饮食。如今,回首往事,忍不住嘲笑自己当初的激情。
所谓爱情,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错觉。你以为的在意,你感受到的好,很多时候,都带了目的。
年轻时的非你不可,抵不过如今的一粥一饭。
人生几十年,最初到最后,他人的陪伴,是惊喜;一个人面对,是常态。
30岁,已经远去了十几年。
30岁的我,在孩子、家庭和工作之间被揉碎成一团,满面沧桑,没有了年轻的模样。
那时候,只有深夜是自己的。时间,确实不够用;余生,只嫌太长。
45岁,已明显衰老;但,不怀念从前。从前的自己太狼狈,不忍直视。
入他家门,我捧出一片真心和善意,接受新的家人,和他们的一切好与不好。
然而,女儿的出生,打破了大家共同营造的幻境。孩子,因男女而有别。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我头破血流,仍无力改变。我的世界,群魔乱舞。
女儿,是这个世界予我的全部美好。哪怕是她无意义的吟哦,哪怕是她被连连呵欠打断哭声,于我,都是天籁。
还记得第一天送她去幼儿园,担心她会哭、会磕碰、会被小朋友打、会被老师不喜欢……一整天,心揪得生疼,嫌时针走得太慢,怪太阳还不落山——望眼欲穿。
那时的愿望真的很简单:我送来一个健健康康的宝贝,学校还我一个无伤无痛的孩子。
长大的女儿,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是不能告诉妈妈的心事。
心酸吗?有一点。
欣慰吗?也有一点。
那个八爪鱼一样附在身上的小东西、那个窝在我怀里撒娇的小可爱、那个“妈妈、妈妈”不离口的小生命、那个走哪儿跟哪儿蹲厕所门口等我的小女孩儿,她一本正经地要求跟我谈谈:我长大了,要睡自己的卧室了。妈妈,你想进来找我的时候,一定记得敲门哦!
母爱的四分之一,是抚育和陪伴;另外四分之三,是体面地退场,是纠结地送别。
我的小女孩儿,她蹦蹦跳跳走在成长的路上,无暇顾及老母亲不舍的目光。
我的父母,已近七十。这片红色,让我潸然泪下。不敢准确描画他们的年龄,因为,每一个不起眼的小格子,都是阻止不了的苍老,和一去不回的时光。
时间,居然如此残酷!
同在一个小县城,却做不到天天见面。甚至,做不到每周一次。
理由很多:先是孩子小,来回不方便;后来,是孩子有课,中间的空隙,不够往返60公里;再后来,孩子去了另一个城市,我去得了天津,就看不了父母……
日渐老去的父母,就这样一次次被忽略、被排在最后。
父亲发来信息:收红薯了,什么时候有时间回来拿?
老妈说:你去天津,怎么不来摘石榴?我给你送过去吧。
跟老公商量换电梯房,方便父母过来小住。他们腿脚不好,上下四楼太吃力。
寥寥无几的格子,刺得人心痛!
我可以熟练操作网络,可以富有四海的风景;送孩子远行的不舍,我可以用华丽的文字来表述。
父母的世界很小,只有贫瘠的土地,和几个孩子。四个孩子,分散在四个不同的城市,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每一个季节的雨雪风霜,都牵扯他们的心。年复一年的惦记,日复一日的牵挂,却只写进他们苍老浑浊的眼神,从来不说。
对父母,不要再说什么来日方长!不要让来日,只剩悔恨和哀伤。
幸亏,没有远走!
幸亏,没有远嫁!
幸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