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我是范雨素》?

作者: 在下行之 | 来源:发表于2017-04-26 23:30 被阅读6428次

文 | 行之

百度搜索「 范雨素 」三个字,于是就出现了:

恕我愚昧,第一次听到“魔幻纪实”的说法。魔幻大家都懂,比如《西游记》。纪实大家也都懂,比如朱自清《背影》。但是“魔幻纪实”,真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我估计笔者的意思是想说“魔幻现实主义”吧。

看了一下大热的《我是范雨素》。大多数热议的话题聚焦在三点。

一、范雨素是“余秀华第二”。

没觉得,其实找不到什么共同点。可能大家容易把她们共同归类为「 乡下妇女竟然写出这么好的文字的人 」吧。但这么说,余秀华和范雨素其实都不会开心。

如果大衣哥火了,是不是要说“男版余秀华”?

二、范雨素是祖师爷赏饭的。

很多低估了祖师爷赏饭的含金量。文学天赋这种事,可遇不可求。真正被赏饭的,只有极少人。就是那些早就成名的大作家,都没几个敢随便这样讲。大部分人的饭,是靠自己努力挣来的。《我是范雨素》文章开头: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其实有点写作基础的人,都能写出这样水平的句子吧。而且原型这好找,就是席慕蓉《青春》里的句子翻版过来的: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稍微有些阅读经验的人也知道,说范雨素的写作是祖师爷赏饭并不准确。

但有人说,范雨素文章写的好啊,鲜活,轻盈,厚重。这才叫文学。

吹过头了。就差说《故事会》才叫文学了。

其实大部分人关注的是一种共鸣和感动。打动你了,你就觉得是好东西。这无可厚非,但好东西不代表就一定是好的文学作品。

《我是范雨素》胜在故事饱满,叙述真诚,一言蔽之,走心。这样的东西接地气,没有花架子,鲜活地展示出生活的烟火气。同时也充满着一种能量,而不是怨天尤人。比起很多无病呻吟的花腔,有一种质朴的素养。

但,不代表经得起考究。这是两码事。

喜欢,赞美当然可以。这种文章有可取之处,写作者也有一定的普世价值,能传开不是坏事。但是,也没必要硬往文学上拔高。

如果仅仅是因为媒体炒作了几句,大伙儿就跟发现新大陆一样,攒着劲夸,就不好玩了。只是现在的水军带节奏的能力确实越来越强了。

三、范雨素要火了吗?

打开网络,就能看到,凡是提到范雨素的报道,总要在她的名字前加一些前缀,比如“农民工范雨素”,“家政女工范雨素”。也就说,就算是火了,其实是一个标签化的火,而不是范雨素本身的才华火。

这点,就像之前余秀华的火,都是被贴上了“脑瘫诗人”的名号。但实事上,余秀华的诗集卖得很一般。有人或许觉得火了很风光,但其实谁愿意靠“脑瘫”去走红?

范雨素面临的也是这样的问题,这点上,她的境况和余秀华倒是有些相似。很多人关注她,是出于事件,对她的生活背景和未来产生好奇,而不是仰慕她的才华。所以可能出现刷屏,但是书出来,很可能卖得一般。

反例,很多人听过《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但是却不知道作者是谁。这种火,是作品盖过了作者。身为作者,可能更能接受。如果只是事件刷屏,但读者寥寥,说白了,对于写作者来说,也不过是一场泡沫的虚华,最后热点冷却,一地鸡毛而已。

最后,回到《我是范雨素》文章本身,其实本质是加长版的生活随笔,刨去故事素材,文体上并没什么可探究的。至于她自己提到的长篇小说,说是以纪实为主,这个不难理解,就是以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创作。但是标题党提及的“魔幻”二字,就令人十分费解了,闹哪般?

私以为,放眼全世界写字的人,敢挑现实+魔幻这杆大旗的,没有八斗之才,也就是自娱自乐了。这就像关公的大刀,没那天生神力,你舞不起来。

但是,范雨素其实没这么想。热闹都是媒体炒起来的。她可能还在家里静静地织毛衣,不知道这些人怎么了。

2017-4-26

相关文章

  • 如何评价《我是范雨素》?

    文 | 行之 百度搜索「 范雨素 」三个字,于是就出现了: 恕我愚昧,第一次听到“魔幻纪实”的说法。魔幻大家都懂,...

  • 范雨素:我是范雨素

    1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我是湖北襄阳人,12岁那年在老家开始做乡村小学的民办老师。...

  • 该如何评价《我是范雨素》 | 读书记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在不久前的一次文学讲座中,有位听众对主讲作家提了一个热点问题,“请问您如何评价《我是范雨素...

  • 《我是范雨素》,我不是范雨素

    我在路上,碰巧看到范姨的文章,我认真的读了一遍。 范姨的文章里诉说的很多事情我都感同身受,我也是众多平凡而普通庸...

  • 我是范雨素

    转载随语:池塘的淤泥里总会有萌发出的新芽打量外面的阳光却孤独生长! 1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

  • 我是范雨素

    《我是范雨素》全文阅读 (来自网络) 1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我是湖北襄阳人,1...

  • 《我是范雨素》

    1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我是湖北襄阳人,12岁那年在老家开始做乡村小学的民办老师...

  • 我是范雨素

    看新闻的时候还是标题吸引了我“我不相信文字能够改变我的生活,我已经习惯靠苦力为生。” 这句话事如此的真实,因为我想...

  • 《我是范雨素》

    初中毕业,独闯世界。从小我就对有勇气独闯世界的人特别佩服。因为那个时候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还比较封闭,各行各业...

  • 转载:范雨素《我是范雨素》原文欣赏

    范雨素《我是范雨素》原文欣赏 日期:2017年04月26日 来源:24FA综合 范雨素是湖北人,来自襄阳市襄州区打...

网友评论

  • 702a45e4946f:看了梁宏达评说范雨素,才去度娘找她写的这段文字。不针对人,单单就文学性而言,应该说国人的欣赏能力退化了。
  • 梦妮咕咕:这是个容易夸张的时代!什么都能拿来做卖点。都是一些随时可以熄灭的火花,不成火候的。
  • Livens:其实大部分人关注的是一种共鸣和感动。打动你了,你就觉得是好东西。这无可厚非,但好东西不代表就一定是好的文学作品。
    支持这种看法🙌
  • 756b3107bb56:文学是有界限的,并非所有文章都等同文学,不要亵渎文学或贬低文学.
  • 饱儿:冷静的观察者:stuck_out_tongue:
  • 妖明岳:没必要在文字角度上和人家较真儿,都是爱好文字的谁看不上谁都是十步笑八步,出了这圈子说实话写字的什么都不是,我见过太多才华横溢还自命不凡的作者,写着写着就把自己写消失在人群里了,就留下个呆名。
  • 梅话三弄:过犹不及
  • 多功能学习机:与此同时,"大家"公众号推送了一篇名为"让你写100篇《我是XXX》,你也红不了"的文章,本文作者在肆意评论的时候,希望站在一定的高度指手画脚,余秀华的诗集卖的一般,也请您跟出版社联系一下确认后再加评论。网络上写东西的人只配叫写手,不配叫作家,范雨素写了十万字火了,某些人写一百万也火不了,这就是精华与糟粕的区别!
    多功能学习机: @在下行之 🙂🙂
    在下行之:@唐卿原创 就你也分得清精华糟粕?
    沉遥:@唐卿原创 英雄所见略同
  • 双鱼漠漠:评价很客观!支持!别人爱删不删。
  • 无霞半山亭:但是,范雨素其实没这么想。热闹都是媒体炒起来的。她可能还在家里静静地织毛衣,不知道这些人怎么了。
    看到这个结尾笑了,哈哈哈
  • _木林森森林木_:这些人怎么了
  • 鲁京:比较中肯
  • 霁青青霁:看完之后的第一感觉,文人相轻。抛开其他,就文章来看,我觉得比现在鸡汤漫天飞遍地讲道理的一些畅销书更具文学气息
  • 拆书家小强:是的,更多的是媒体和部分网友的炒作,如果把一时的感动当成具备作家能力,那作家这个身份也太容易被认同了吧
  • bwzhny: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 大为君David:余秀华诗集卖得一般?反正在我们书店卖得挺好的,很多人问
  • 何鲸洛:其实每一次朋友圈反人性的走红,都是一次魔幻现实主义的葬礼;潮水过后,谁还记得曾经的温柔。
  • 眼大恩子1:我们无需多虑,社会环境如此,她本人只是安静的写作,对于她而言,写作只是作为谋生外的一种精神粮食,能够有好的收益固然是好,没有也不计较。
    我们需要感谢这个信息化时代,让我们能够更快捷的看到一些好与不好的作品,所以感谢媒体吧,人各司其职,互相理解,别过多的丑陋话媒体。
    也许有一天,范雨素渐渐地从我们的视线消失了,那我们也感谢曾经有那么以为文者带给我们感动,也祝福她将来能够更加快乐的写作,也期盼她能够写出更多的让我们感动的作品。
  • 9affc7b5706d:哈哈
  • 昵昵鱼:刚看了媒体前的范雨素,接着又看了媒体后的你😅
  • 无戒:有见地。
  • 沉默王二:就这样吧
  • 柴子恒:人家不是火起来的,人家自己说了,是她家人为她求告老天爷求来的,其他没有亲人求告老天爷的,就成了流水线上的提线木偶。
  • 沉遥:那些给人乱加的标签是真的蛮讨厌的,但是你说范雨素的文章算不上好的文学作品,我自己认为能触动我的给我感动的就算得上好的文学作品
  • 知更鸟在绿洲:逆反常规思维,世界没那么“高级”。在厉害也不过是个人,村妇就成就不了了?
  • 后来我很好:写的真好,其实现在除了炒作,根本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这是一个暄嚣浮躁的时代,文学也好,艺术也罢,都已经渐行渐远,只剩下一地鸡毛罢了
  • 槐花开:“文学即人学,是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诠释,他在社会的大背景下,用笔写下了自己的对于人及人性的理解。”
    所以私以为:即便范雨素在写作上谈不上有多高超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但仍称得上“文学”。
  • 恋雨恋歌:活着就要做点和吃饭无关的事。满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这句话她说的很对。同意这句话。
  • 夏简之:看了她的文章之后才去看人,文章对我们这些底层人民的儿女,来的更有感触
  • 河豚太一:叔叔这是我的评价,你看行不行。淮南鸿烈: @Lulust 我觉得你没有读懂文章的中心思想,他并没有实现理想,怎么会有鼓励的作用,来听我再分析一遍,同时做好笔记:写的挺好啊,文首作用了比喻手法,说明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因此内心愤懑不已,第二段第三段作用了写实手法,说明自己胸怀大志,不甘现状,于是出去闯荡江湖!第四段对自己进行了激烈地批判,领会到了自己的缺点,又点明了自己处境不佳,怀才不遇,愤懑不已!第五段来了一个大转弯,说明了丑小鸭根本不可能成天鹅的事实,令读者大吃一惊!本文短而精悍,说明了应该务实的真理,不要异想天开!
  • aac15940bf44:有几分道理
  • 阿丽黛:真是讨厌媒体给人家贴标签!
  • 伊尔慕雪:昨天也看到很多关于范雨素的消息,不过,她的文章还是没有看完,大概觉得并没有很吸引我看下去吧,我觉得媒体炒作太厉害了。
  • 芳菲晚:只是觉得 接地气,像草一样顽强活着。
  • 柒柒520:每隔一段时间,我们的泪腺都要因为一个“有才华”的弱势群体肿胀一次。虽然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弱势群体,比如保姆,比如残疾人...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有才华的人,只是有才华的都混得不够惨,混得惨的又缺了点才华。
    媒体隔一段时间又闲得有点慌,这逮着一个混得惨又有点才得对象,怎么也得发挥一把吧!
    可惜,现代人的注意力有限,对于热点事件看看就翻篇了。真要花那个精力、金钱去买这些热点人物的作品去研读,恐怕是少数。
    个人觉得作品和作者还是应该分开评价,作者的个人经历不一定能为他的作品增色。如果因为作者个人的经历而降低对其作品的要求,那很多出生优渥的作者不是输就输在经历不够坎坷上。
    眼大恩子1:@柒柒520 哈哈,过谦了,这本就是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其实很多人一直苦恼着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载体,包括我也是,共勉吧
    柒柒520:@请说出你的故事 受教了,您确实打开了我一个新的视角。
    讲好一个故事内容才是第一性原理,所有的技巧不过是辅助而已。
    是我有失偏颇了。
    眼大恩子1:技巧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说有技巧的人就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技巧是辅助,内容是载体,技巧能够让内容更好的传达,内容上展现出来的良好技巧让读者对作品印象更加深刻;一味地炫技,最终本末倒置,到底是想表达你的技巧还是你的内容?
    所以,好的内容是前提,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特定的环境下,才能有用武之地;也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上艺术家少。
    当然好的作品也并非毫无技巧要求,至少满足那个基准线,基准线之上可以更加分。
    所以,私以为,这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如果觉得部分笔者可惜的话,就先从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始,或者通俗的说,把自己的生活变得惨一点。
  • 一叶苦艾:不认得范雨素,只记得两个姐姐,一个叫凤,一个叫芙蓉,她们都是网络时代的畸型产儿。
    恋雨恋歌: @一叶苦艾 后者只是哗众取宠的人物,前者只是芸芸众生的一个不起眼的人而已,然而前者构成了社会的主要部分。
  • 高中语文笔记帮:我也喜欢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本文标题:如何评价《我是范雨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aw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