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陈馆
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桃花溪村是“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摇篮,也是令习总书记魂牵梦绕的地方。
桃花溪村山高路远,海拔800米,通往山上的唯一公路像一条绳子,又细又弯,一圈一圈地把这座山缠绕着。
一大早,我们踏上了探访之途,雾非常浓,车灯射不到前方10米远的地方,临崖一侧的万丈深渊看不到,少了一些恐惧,但仍嘱咐司机开慢点。
车子踽踽爬行一个半小时后,在一开阔地停下来,司机说,“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展陈馆”到了。可是什么也看不到,前往条水线遮住了我们的视野,不是下雨,是雾大如雨下。
走到展陈馆檐下,才看清了馆牌。桃花溪村的书记热情地接待我们,他兼职讲解员。
村书记先带我们到会议室,观看了约10分钟的视频短片,使大家对展陈馆的建成意义及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概况有个认识,再作讲解我们会接受得更轻松些。
接着参观展馆。展馆按时间顺序分四个部分,图片和实物结合。通过听、看,以时间顺序发展为纽带,“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的脉络便清晰了。
1934年,曾志(陶铸的妻子)同志率600多名宁德蕉城南埕盐工发动“盐工暴动”,震动一方,敌四十九师进剿闽东苏区。
为保卫苏区,9月底,红2团与红13团在支提山华藏寺会师,编组成一个师。由于在第五次反“围剿”及后来的突围转移中减员严重,部队实际人数与番号不相称。且中共各级党组织、苏维埃政权破坏严重,无法对部队实行具体领导,因此中国工农红军闽东师番号冠以“独立”二字。
独立师下辖3个团共1300余人,叶飞任独立师政委,冯品泰任师长、赖金彪任副师长并兼第1团团长。闽东红军独立师逐步开辟了以福安、连江为中心的10000多平方公里的闽东根据地,得到了当地村民(其中不少是畲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在几次粮食危机中,当地村民把做种的地瓜都拿出来给独立师吃了,真正是倾尽所有。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与国民党军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牵制了10万敌军,为红军长征减轻了巨大的压力。
1937年 7月,叶飞率闽东独立师在虎贝亲母岭指挥亲母岭战役,全歼国民党一加强连100多人,威震一方。这也再次震怒了蒋介石,他派出闽浙国民党军进行围剿。在百丈岩,独立师与国民党一支先头部队狭路相逢,展开激战,在敌强于我数倍的情况下,仍歼灭敌军500多人。杀敌一千,自伤八百,在此次战役中,独立师也受到重创。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硬拼显然是不行的。为了保存实力,在叶飞的指挥下,独立师化整为零,跳出国民党军的层层包围。10月,闽东红军独立师与各县游击队及新入伍的战士共1300多人陆续集结在桃花溪整编,随时准备奔赴抗日前线。
1938年2月14日,党中央一声号令,千名闽东好儿郎在叶飞的率领下,北上抗日。他们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决战黄桥等,这一场场重大的战役胜利,震动了海内外。1939年9月,为了迎接新的战斗,部队留下36名伤病员转入江苏常熟阳澄湖西的一个港叉里养伤,他们大多数是闽东独立师的老战士,受到当地百姓的细心呵护。
解放后,根据当地百姓保护36位伤病员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京剧《沙家浜》。若不是今天来此,这部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出处我还不知道呢。
新中国成立后,这支部队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期间,该部诞生了闻名全国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贫苦家庭出身的杨根思入伍前一个字都不认识,在部队的培养下,进步成长为连长,他在朝鲜战场上立下了著名的“三不相信”誓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在一场惨烈战斗中,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后来,志愿军总部把该连命名为“杨根思连”,这也是我军第一支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连队。名噪一时的电影《英雄儿女》,一部分内容就是取材于杨根思英雄事迹。
新时期,这支英雄部队又在抢险救灾等任务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受到了表彰。
为了缅怀先烈、牢记历史、激励下一代,于是政府建了“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展陈馆”。2017年11月28日,展陈馆建成开馆,叶飞将军女儿叶葳葳等革面后代从北京千里迢迢赶来。他们表示,永远都忘不了闽东这片神奇的土地。
中午,我们沿着独立师革命走过的路下山,大雾散去,天地澄明,山水显露,山外的大海碧波荡漾,货船星星点点。海边,“上汽集团宁德分厂”这座年产25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巨大工地上的工程车穿梭不停,塔吊机繁忙地运转着,焊花飞迸,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挥汗如雨,他们继续发扬着闽东独立师的革命精神,攻坚克难,奋勇前进,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书写新的传奇。
图片展
上汽集团工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