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主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顾问型的父母(我那么爱你,才不愿意跟你吵,家庭作业的事儿),而不是一个专治型父母。“为什么强扭的瓜不甜”,越是试图控制你的孩子,你就越得不到想要的结果,逼孩子会对下一代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会让孩子不得不习惯于不被外部力量驱动,因为他们自己的内驱力,要么压根没有发展的机会,要么早已经被外部压力一致了。正如埃克哈特托利写过,借由你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不属于你。我们主要的目的不是培养一个顺从听话的孩子,其实最根本的目标是培养一个有好奇心,能自主学习的人。我们希望孩子成为善于思考的学习者,希望他们自律,而不需要他们被纪律驱使。
作为父母,记住这些话是明智的,这些话可以简单明了地概括为以下几条:
(1)你不能让你的孩子违背他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2)你不能让你的孩子想要他们本不想要的东西。
(3)你不能让你的孩子不想要他们本想要的东西。
(4)让他们想要他们想要的东西,不想要他们不想要的东西,至少在当下没什么不好。
什么是权威型养育?权威型养育等同于顾问型模式,他不完全对孩子以专制,也不是特别的宽容。这种教养风格强调自我导向和成熟的价值观,而非一味的顺从,通过这种教养的风格,家长会传递给孩子,这样一种信息,为了祝你成功,我将尽我所能,但我绝不会试着强迫你做什么,我说到做到,同时,权威型父母也并不意味着让孩子放任自流,他们还是会给孩子设限。
胜任力分为四个阶段,
1.无意识的无能。我挺不错的,我不需要学数学,我本来就会.
2.有意识的无能。哇,好吧,这边我想现在要难,看来我得用功来学习的数学了,
3.有意识的胜任。孩子开始认为我真的花心思学过了,我知道我的数学考试肯定成绩不错
4.不自觉的胜任。
我们可以做的事:
帮助你的孩子营造一个适合的学习环境,必要时帮他建立起自己的奖励模式,这样有助于他完成定下的目标,如果他没有达到这样目标,就以同情的态度回应,好可惜啊,今晚你没有达成目标呢,但不要发火,或是威胁说要罚他累的话,你的目的是要帮助他培养出自我激励的能力。
表达出你对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信心。
第三章深入探讨“这事儿听你的,能自己做主的孩子”
从最基本开始谈,首先在你的孩子身上采用以下三条规则:
(1)你特别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专家。
(2)你脖子上长着你自己的脑袋。
(3)你想要让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条不紊。
让他们相信这事,你说的算,我相信你有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定,就算不那么明智,你也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但我不能因为爱你放纵你做出的这个决定,因为这个决定听起来实在是不大靠谱,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但是必须要心里对你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设立边界始终都是养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孩子自己做决定时,父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首先设立能让你感觉舒适的干预边界2.让孩子有机会自己操练一下二在这些边界之外,逐渐做出更多的让步.3.为了让你的孩子做出明智的决定,帮他们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
出现冲突,如何解决办法?使用协作型问题解决:1.首先要以同理心表达开始。2.向孩子承诺,你不会试图因你的意志强人所难,迫使他做出他本不愿意做的事情。3.你们可以一起确定能达成共识的解决方案,并摸索出如何达成目的的具体方法。
六个理由证明我们没有错
一,大脑受益于自主感所带来的内在动力,在管理自己压力和战胜自身的挑战方面,孩子获得的经验越多,他们的前额皮质就越能调节好,他们的杏仁核。
二.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个空心人。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应该是我相信你,你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做出明智的决定,就算不那么明智,你也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三.让孩子拥有控制感,这是培养他们胜任力的唯一方法,不仅仅是能胜任,怎么做抉择更是能胜任他们要掌握的每一项技能。这种谚语所说智慧来自于经验,经验来自于失策。孩子需要先练习,做出决定,随后才能掌握,怎么做出正确的决定。
四。你并不总了解,怎样才是最好的。
五,孩子都很能干。当孩子长到14或15岁时,他们通常就具有了成人水平,做出理性决定的能力,事实上,孩子的大多数人知进程,在青春期中期就能达到成人的水平
六.明智的决策与情绪,智能与前提,孩子有必要去了解,对他们来说,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情感在指导我们的思考决策和行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对外界术语自然需求的主观感受并不比客观事实器械,他们军训决策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父母让孩子做决定之前需要这样说,我相信你能做出明智的好决定,虽然咱们们说好了,是这事,最终还是由你来定,但是我还是想让你做出尽可能好的选择,所以我想帮你考量一下各种选择的利弊,我还期待你能与拥有工作经验的人谈一谈他们给你的反馈,你的计划没有按照预期走下去,我觉得咱们就一起讨论怎么另谋出路非常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