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你能想到什么

作者: 木槿花等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2-08-30 18:04 被阅读0次

网上看到一个美国的历史作业引发我的深思:

有个老师美国半年后带来一节课《历史大事年表:美国动荡的60年代》,上课前要让孩子自己到计算机教室里寻找美国动荡的60年代发生的20件大事,找完之后,老师还要求学生对这20件事排序,说明这些事件的影响力是什么,如何证明它们的影响力可信。用两个课时的时间准备完这些东西后,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对话、交流。整堂课完全是任务驱动的、活动建构的教学方式。

国内是如何上这节课的呢?

把60年的20件事清楚明白地罗列出来,背景、过程、影响等,一目了然。

中外教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中国侧重记住,让学生知道;美国侧重利用网络等搜集信息,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提炼、概括、理解,这段六十年的历史学完后,中外学生的能力有啥区别呢?如果用这样的学习方法进行12年的教育,高中毕业之后,中外学生会有什么区别呢?想想是不是很可怕!毕业五年、十年之后,中外学生哪个记得更多呢?二十年后,在工作岗位谁的能力更强呢?

从认知的角度,中国侧重识记,美国侧重理解、分析、综合和创造等高阶思维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中国侧重讲授和灌输,美国侧重项目式的探究。

从学习方法的角度,中国侧重听讲,主张静,聆听;美国侧重动,合作、探究。

从作业形式的角度,中国侧重练习册上的填空、辨析、分析等;美国侧重研究报告、调研报告。

从学习方式的角度,中国侧重个人的学习,美国侧重合作。

从学习空间的角度,中国在教室,美国教室内外。

从学习氛围的角度,中国的是严肃的,美国是润泽的。

从认知理论的角度,中国的知识存在长时记忆,美国的存在工作记忆中,所以更持久。

从学习资源的角度,中国的教学提供了课本,教师的课件等相关资源,美国给的是网络、图书馆,真实和虚拟世界相结合。

从学习结果的角度,中国学生记住多年之后所剩无几,美国的学生记得会更多。

……

碎片化、浅表性的教育和整体性、深度学习进行对决,孰优孰劣?

那么我们的教育要改变什么呢?

从授课方式、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资源、作业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我们是否都该有所改变呢?以后真正用知识来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是学生!我们该为他们的未来准备些什么?

假如您是家长,您应该做什么?

假如您是老师,您能改变什么?

请深思并留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比,你能想到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ktr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