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说到了解自己,李白堪称典范。
例如以下诗中,首先就说了自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喜欢什么~“我本楚狂人”,“一生好入名山游”;
我不喜欢什么人和人生观~“凤歌笑孔丘”孔夫子的儒家的循规蹈矩。
我的人生榜样是谁~“谢公行处苍苔没”(此人多次出现在李白的作品);
我向往什么样的生活,现在离目标的生活还有多远~“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总的来说,李白因为爱玩,爱生活,所以始终是一个乐观的人。不然谁能想到这篇开心游庐山的游记,是他在大难不死之后写下的?反正我看不到一点痕迹。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意译】
我本是楚国的狂人,唱着凤歌嘲笑孔丘。手拿着绿玉手杖,大清早离开黄鹤楼。漫游五岳寻访仙人,我不觉得路途遥远,一生最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庐山秀美地高耸在南斗星旁,九叠云屏好像云锦铺张,山的倒影映在澄明的鄱阳湖中泛着青色的光。金阙岩向前分开,香炉峰和双剑峰巍然屹立。银河般的飞瀑倒挂在三石梁上。香炉峰的瀑布与这里遥遥相望,山崖重叠迂回直逼天空。翠绿的山影,火红的朝霞,映着早晨的太阳,鸟儿也飞不出辽阔宽广的吴地天空。登上庐山领略天地的壮观,只见长江茫茫一去不返。大风吹动万里的黄云变换着色彩,银白的波涛分为九支,好似绵延的雪山。我高兴地唱出歌颂庐山的歌谣,兴致也因为庐山而激发。闲来看到石镜峰,我心情更加舒畅,谢安的足迹早已被长满的青苔埋没。我早就服用了仙丹,脱离了世俗的情感,开始练成琴心三叠的仙道境界。远远望见仙人在彩云里,手持着莲花朝拜玉京山。我已与汗漫仙人相约于九天之上,想邀请你卢侍御一起遨游太清。
【品读】
诗人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来到浔阳(今江西九江),游览庐山时写下这首诗。
诗中既写了庐山风光的秀丽雄奇,也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在写景方面,作者很注意视角的变化,以仰视角度写庐山的“屏风九叠”“银河倒挂”“翠影红霞”“吴天长”等风光,又从俯视的角度写“影落明湖”“大江茫茫”“黄云万里”“白波九道”等美景。
同时,李白袒露了自己好游名山,又好求仙学道的心理。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是李白最典型的作品之一。
此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
诗的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
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平稳徐缓。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庚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