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因语而生,向文而行

因语而生,向文而行

作者: 蓝田玉儿 | 来源:发表于2020-08-08 09:32 被阅读0次

学习永远在路上。暑假永远在学习。暑假里,我们聆听李希贵老师提出了“语文主题学习”思路,通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和模仿来打下阅读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能力的素养。我觉得受益匪浅。

第一.“语文主题学习”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习语文。不能把希望寄托在课外,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在课内就应该学好基本的语文,具备能够为未来的职业奠基的基本素养。对于文章,老师的指点不需要精雕细刻,不要每一句话都挖地三尺,每一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否则,学生会觉得语文深不可测。把语文搞成好像一般人学不了的东西,对学生太危险。

第二,改变长期以来用理科学习的方式学习语文的现状。数学是举一反三,我们做了一个例题,然后就会了10个题目。这是理科学习的方式,语文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反三归一,通过大量的阅读,最后感悟出点什么,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像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书读多了,感受慢慢就深刻了,积累就丰富了,认识就加深了。

第三,怎么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师要思考怎样把生活的活水引到课堂里。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条件,把生活精品化,把课堂变成了学生能够产生感受和体验的生活,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了。有的教师非常会做事情,一般没有体验就不让学生作文。一定要给不同年龄的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不同的读物,要允许和尊重孩子有自已的爱好。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于他的生活,要允许孩子有自已的看法。特写的年龄阶段,认识水平需要从认知身边的事物开始提高。孩子们有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成人的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想法和感情,那也是愚蠢的。还要“降低阅读起始的期望,不带任何附加条件。”(不要一外出旅游就一定要学生写游记,或者看了什么书后就一定要写读后感)

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所以我们老师不要讲得太多,主要让学生自已去学习。方法上提倡百花齐放,提倡用不同的风格把主题学习做好。

有一种行走,是以语文的名义结伴而行,越过千山万水。有一种狂欢,是以阅读的召唤踏歌起舞,胜过千言万语。有一种幸福,是以研究的姿态仰之弥高,总是钻之弥深⋯⋯

因语而生,向文而行

相关文章

  • 因语而生,向文而行

    学习永远在路上。暑假永远在学习。暑假里,我们聆听李希贵老师提出了“语文主题学习”思路,通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和...

  • “逆熵”而行 向死而生

    “逆熵”而行 向死而生 ...

  • 向暖而行,向美而生

    发现自己有个特点,太在意太揪心的东西只愿放在心里,不愿形之笔触,是因为写着心太疼或太揪。实在绕不过,就总是...

  • 向爱而行    向美而生

    2019年4月18日,有幸和同事来到石家庄,这个京津冀重要的中心城市,参加"创意戏剧 活力校园"——北京师范大学第...

  • 因爱而生,向光而行

    这又是一篇官方发言稿,但确实也是我自己想认真试着写写的题目。 每到年尾的时候,人们都喜欢感叹时光流逝之快,有些人会...

  • 向美而生,向光而行!

    《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程峰爱上了沈冰,一路追随沈冰到了她的古镇家乡,他下车后望见眼前的一幕,第一句话便是:我现在算是...

  • 向光而行,向美而生

    她的内在很美:美得让人窒息,充满正能量,自带光芒; 她的照片很美:看完后让人欲罢不能,难以忘怀; 她的生活很美:...

  • 向美而生,向光而行

    参加完李菁的新书发布会,我至今都在激动,那种心情,真的是无法用文字能表达的,这次活动,无意间在朋友的...

  • 向美而生 向光而行

    初识林徽因,是因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时对她知之甚少。是通过她与徐志摩、梁思成及金岳霖之间的感情故事而记住了这...

  • 向阳而生 向美而行

    闲暇,回忆起春节前参加学期末工作汇报的情景。 那天上午,参加了教体局组织的“中小学教学德育工作汇报会”,共有22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语而生,向文而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mof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