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初的那些豪言壮语吗,制定的目标实现了几个呢?你是变得更睿智,更健康还是依旧浑浑噩噩在麻痹自我度日?
人总是太在乎仪式感了,在每一个重大的日子,我们都喜欢列各种各样的计划,甚至详细到把每天划分成若干阶段,然后立志必须在某个阶段完成某件事情。绞尽脑汁制定了一个自我感觉最适合自己也最完美的计划清单,然后看着它心里满满的成就感,好像自己未来的每一天都已经按照这份计划在生活了一般。
六点起床,运动半个小时,然后洗漱,看会书,大概七点半左右出发去上班。六点下班,到家八点多,学习到九点,敷个面膜,大概九点半,码码字,十点半听听音频,十一点准时睡觉。多自律的一天——在你的计划里。
可现实中呢——哎呀,才六点太困了,起这么早上班肯定没精神,再睡会吧,最终演变成了,哎呀,七点了,再不起来不及了,上班要迟到了。下班也按时八点多到家了,煞有介事地把手机放在一旁,告诫自己早晨都浪费了,晚上一定要好好把握。是看了一会书,然后看到书里好像有句话不太理解,嗯,“不得已”必须要用手机百度一下,果然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加深了一些,正要退出浏览器时,“怎么这个明星被拍到疑似有恋情啊,这个得看看,毕竟有助于人际交往瞎掰掰,”“这个山区太贫困了,小孩太可怜了,要关注关注”一看表,咦,怎么十点多了呀,赶紧敷个面膜,对了,敷面膜的时候也得珍惜时间,那就看个视频吧,就当放松一下。然后一天就过去了,然后很多天就过去了。
当初的计划清单落了一层灰,也不再关心把它丢在了哪里,好像只有没被列入计划清单的上班时间才是最有计划的,也才是最充实的。
多少人就这样过了一天又一天,然后一年又一年。最后给自己贴下了我就是这样没有毅力的人,计划对我来说一点也没有用的标签。随之理直气壮地自暴自弃,自我放任,甚至在心里暗暗鄙视那个曾经踌躇满志详列计划的自己:真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列哪些有什么意义,反正也做不到,浪费时间。
人最可怕的不是失败,也不是对自己失望,而是没有了对自己的期待,不再相信自己会做的好,不再去尝试但又忍受不了现在生活的平庸。其实,起的晚又怎样,刷娱乐新闻又怎么样,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又怎样,只要你能接受这样的自己,并承担这些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在这样的生活里甘之如饴,那别人就无可厚非。
但相信大多数人肯定都还是想改变自我,调整到更好的状态,从而拥有更美好的生活的。毕竟,大多数普通的我们无法遁入佛门,还必需活在世俗的世界里。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的计划那么完美,却总是半途而废,收效甚微?是你真的没有毅力,注定平庸吗?
不是的,太完美难免带来缺憾,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人,怎么能幻想轻而易举就实现完美的计划。况且,这份完美的计划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它更像你干完鸡汤后的心血来潮,没有经过任何的深思熟虑,充斥着笼统的假大空。旁观者一看这份计划清单就觉得完成不了太正常了,而局中人却越陷越深,最终对自己也失去了信心。
制定计划前,我们要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通过这个计划达到什么目标,它必须来自于你对心中理想的挚爱,而不是间歇性的斗志昂扬。
另外,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偶尔的“小出差”,认识到人都是有舒适区偏好的,这是人类的本性,不要过于苛责自己,以免在负罪感的重压下干脆放弃了整个计划。
而且,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执行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计划清单,定期的反思总结,切不可一次计划长久不变,毕竟这世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当然,我们也可以找一个朋友,同事或者伴侣,向他们宣告我们的计划,请求他们的监督,增加自己的外界压力,并及时向他们反馈,听取他们的意见。
阶段性的自我奖励也至关重要,人不可能一直处于高度自律之中,当你觉得某一段时间自己做的很好,也取得了一些小的成果,可以适当放松一下,给自己放个假或者买些心仪的东西,告诉自己只有这么努力的自己才值得自己的奖励,也算给自己加油打气。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开始的最早的一天,告别自怨自艾,不要再自我否定,现在开始出发,脚下的路还很长。记忆中的计划清单就让它随风而去,扬帆起航,努力把握住未来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