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振委会推文,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 公众号:溪云记,文责自负】
夏日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从北川绕一圈回石鼓老家。25年前从来没想过北川这条土路能成为主要交通要道,当宁县东山这条路需要封闭时我们从这北川也能回老家。
一路向北,绿色越来浓。北川的公路能够再宽敞一些就更好了,车辆能够从容会车,不用插肩而过时小心翼翼,一个转弯没有安全带的话,一定有惊喜。路边需要设置行人安全通道,毕竟这条道路车辆繁多,农人也频繁出入,安全第一。
路过王台生态园,鱼池连廊,馆舍一应俱全,只是多了一些荒芜,这个地方曾是蟠溪山庄游泳,健身,农产品,书画交流之所,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关闭很久了,路边的石缸,石槽,石柱依旧,池塘水坝衬着青山不失为天然的绿色氧吧。如果开发一个民宿度假村也是可以的,为什么荒废着呢?可惜了这些设施投资了。
往北走,路边遇到一处泉水,字迹模糊了却也看的出来这里有泉,能保护好,写上醒目的标语就更完美了。在寨河蔬菜基地,三角路口略现拥挤,期待有个小型红绿灯。路边有挖土机,好像在拓宽公路,好像是修护路边墙体,这一路窑洞人家不少,可以做一处真实的农家窑洞民宿,意外的是我发现了一个怡景园模型道具,招牌?不太理解干啥用的,大可用真实窑洞作为路边民宿。再往前走是庞川,莲花池,路边有卖瓜小摊,也因为莲花池曾经的风光,这里的民居有点特色,如果景区将农作物向日葵,胡麻,油菜花等作为观赏且不失为土地浪费,景区也能够减少人力物力的巨大开支,可惜我说了不算,感慨一下而已。
走到宁县湘乐街道,发现自从三中毕业25年后湘乐街道变化巨大,唯有新华书店几个字可以和25年前同框,本来路过不再此停留,孩子要吃饭,我也想去学校转转就多走一圈,去亲眼看看三年青春光阴所在之处。
学校大门不再是那个高门头而是醒目的“宁县三中”四个大字,大门也换了电动阀,进门需要压门铃,刷卡,可惜暑假了,门卫也不在,只能从围墙栅栏处探头瞭望。
门口那个坡依旧,坡两边的平房依旧,迎面的教学楼翻新了,教学楼后面原来是老师宿舍,职工灶现在盖了学生宿舍楼,挨着操场也是崭新的教学楼,学生瓦房宿舍,老师的宿舍,家属院都拆除了,操场硬化的很平整,可能是暑假没学生,显得越发的空旷静悄悄,发给同学群,有同学说:“咱们那个年代学校破烂,但人气足。现在学校改头换面,空无一人啊!”
就算开学了也只剩初中学生了,我们读书的时候宁县三中是完中,很多人觉得宁县三中生源差,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三中多是农村来的孩子,能吃苦,我们那一届同学,80%都考上了大学,拥有不错的人生,就算没上大学,也是大器晚成而已。
望一眼校门口的小房子,似乎哪里依旧人头攒动,每个晚自习后都有孩子去吃加餐。长身体的年龄,白天的三餐吃好依旧会饿。
我们曾经在冬天的宿舍里,暖水袋也暖不热的时候,穿过校门对面的小巷,和几个女同学一起住姚同学家热炕的记忆涌上心头,那时都是背着馒头,带着咸菜,开水泡馍,喝着炒面茶上学的。偶尔让姚同学妈妈帮忙热个馒头,苦吗?不算苦,至少没饿着,冻着。
上学三年从没认真看过宋塔,学校在街道东边,宋塔在街西边,感觉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老师也没提过那个塔是干嘛的,我们也没去看过,后来看了关于宋塔的记载,今日才很想在近处一看究竟。
宋塔如今被保护的很好,去看的时候发现宋塔附近是一个大土台,正在施工,以为是要围起来,问了施工人员才知道正在安装监控设施,如此一来,就能远程监控文物宋塔的保护措施了,我注意到宋塔旁边有个简易钢板房,有位老人正在晒玉米皮,铁门里乱七八糟一大堆破烂东西,初步以为是老人是收废品的,聊了几句才知不是。
老人佝偻着背带着白色帽子,帽子下的头发应该是假发,不合常理的茂密如毡片,带着眼镜的他用脚拨动着玉米皮,虽然带着口罩,也能听得出来他的口音不是本地人,我问老人:“叔,你负责看管宋塔吗?”老人回答:“这里本来是个公园,没人给经费,要收拾好得这个批准,那个批准。层层审批不得回复,只能这样将就着。”老人言语间不愿意让我们进去观看,儿子还执意要进去捉蝴蝶,我拉住了不懂事的儿子,听着老人“咣当”一声,从里面关上了铁门。心里想这个老人真不容易,等抽空再来拜访他吧。
湘乐通往石鼓的小桥仍然在,河道里的玉米庄稼浓绿稠密,这条大路两边曾经有一排排笔直高大的杨树,每到夏季经过时就成了林荫大道,有很多同学当年就是骑着自行车从这洒下绿荫和清凉的公路上,来来回回往返九岘,铁王,三曹,春荣上学的。现在大杨树不见了,风景树织不出快乐的绿荫,只有在半山腰处能够找回曾经的绿荫如织。
坡头是梯田,大中午的依然有农民在地里除草,真的很辛苦。坡头上第一个村子就是我们的邻村:梁庄。大路的左手边有条土路,那是我三年高中背着馒头上学走的最多的路。周五背着空袋子过河,爬坡走回家,帮家里干农活,做一周吃的馒头,烙馍,再周日背上沉甸甸的干粮走过农田,跑下山沟去学校。
走过的路,遇见的人都在我们的记忆里,那些略过的,躲不过的都在心里,岁月像是一个沙漏,过滤着很多东西,越是成熟越是不再外求,越是年长越是喜欢一个人安静,越是困难越是需要乐观,越是着急越是需要不慌张的力量,越是懂得关爱自己越是怜悯世间的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