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日常的体验就能感受到:当身体生病、睡不好时,我们的情绪状态通常也好不到哪去,都处于能量的低水平状态;当感觉神清气爽时,通常情绪上也是轻松愉悦的。而成语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则是反过来说情绪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这种联系从婴儿出生就开始了。例如婴儿饿了,哭声没有被人理睬,肌肉会紧张,愤怒情绪会出现,在生气时,大人冷眼旁观不予回应,那么孩子的身体感觉、对愤怒的糟糕感觉就会造成无助感。
婴儿长大后,同样的身体感觉,例如肚子饿就会很自然的条件反射一样触发到愤怒和绝望的感觉。
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联系,孩子有时突然的情绪发作就会让人满头雾水。而这种消极的情绪又会加大能量的消耗,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从这个例子更清晰的让我们看到来自情绪的压力源跟身体有着密切的联系,无法割裂。因此,孩子处于一个强烈的情绪我们要帮他降低唤醒度时,总是先从恢复身体的平静开始做起。
例如在孩子情绪激动时,我们轻柔的拥抱着她,抚摸她的背部、肩膀、头部,在这个当下,全身心都是跟孩子在一起的。孩子会慢慢平息下来,这时他也许需要休息,或者需要你陪他低声轻柔地说一会话,他需要有一个能量恢复的过程。
另一个能支持孩子降低情绪压力的方法是让孩子多体验积极情绪。因为积极情绪能补充能量。积极情绪为主的孩子,会更容易面对各种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