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这几天主办征文大赛,在专题里意外收到一份学姐的投稿,抱着好奇的心态戳进去看了看。原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大学两年总结,但我看出了,她与现实的妥协。
她原本有一个很符合实际的想法,借机出国,各种硬指标统统达标,唯独资历欠缺,名落孙山。不管是真的也好,还是借口也罢,我都不觉得资历有什么比能力更重要,但也不能让资历背了能力欠缺的黑锅。
第一次听说资历,这种论资排辈的事情还是在史书当中,之后在一部不正经的《明朝那些事中》读懂了从翰林院编书到文渊阁大学士的漫漫人生路,时间消耗的是人,磨砺的却是心性,是一场从着眼于小节到胸怀天下的转变,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有效的历练。

出国交流是一件很考验实力的事情,每个硬指标都是为了筛选大部分不合格的人而准备的,作为留下的精英,实力平等面前,资历往往特别耀眼。
资历也是种实力,不能忽略他们比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资历比较能力更为有弹性。没个人出生是就注定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天分,人家就是学什么都快,就是过目不忘,你能怎么办?所以,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做着他们无法靠天分的事情,弥补那种bug。

但是,在不断变化的现代,还是说资历的时候嘛?这样我不禁想起了另外一件励志的事情。
完满教育是学校的一项“基本政策”,每年都会选拔一批优秀的完满教育参与者赴欧洲游学,优秀的人就是优秀。Yang学长天生有有一副好嗓音,凭借自己不断努力在省里、国家里的大奖,在申请资格时,我想也会拥有很多比他更有资历的学长一起申请,在资历面前,是更为霸道的实力超过了那些人加分的资历,实至名归。
也许,当面临竞争,你退却了,甚至可以找借口说,那些比你大的学长学姐做的比你多,再不去没有了机会之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资历确实是一种加分项,但它始终不是决定项。

话说回来,资历是种竞争优势,一流的企业高层往往都是经历百战的老油条,但是不要忘记,缺乏资历的我们,却有着年轻的资本,在增长实力的时候,不断地补充着资历,也许当你的有了足够的资历,看看年轻时候的自己是多么不值一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