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央视八套播放的电视剧《生万物》遭到很多人的吐槽,认为地主不可能有好心肠,地主的后代们更不可能去闹革命,央视所播的这部剧不真实。
请原谅我不厚道的笑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基本上对解放前的地主不了解,更不可能和那个时代的地主阶级产生共情,事实上真正带头闹革命的从来就不是泥杆子,而是地主家的“傻儿子”。
为了说明问题,可以看看我们的教员,他出身在韶山农村的富农家庭,说是富农,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小地主。除了教员,还有朱老总,恩来,少奇,彭老总··· 陈独秀,李大钊··· 这些人均出自富裕家庭或地主家庭。
造成这一现实的根本原因在于地主家的子女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教育,他们能更早的觉醒和反抗,相反,作为泥杆子,他们对自身的苦难没有根本性的思考,对受到的阶级压迫和外界侵略不会有太大的反应。正如鲁迅在《祝福》里所描述的祥林嫂,至死还担心自己被剧成几块分给几个男人。而写《祝福》这篇文章的作者鲁迅(周树人)就是地主出身。
我的外公就是大地主,小时候常听我母亲讲我外公的事迹,因我外公预测到这个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他自作主张把家里的山和田全部卖掉,用这笔钱造了两艘船离开了那个小山村,辗转到了湖北汉口,最后死于汉口。
我外公的堂弟,也是村里的小地主,他十八岁就参加了国民党的部队,曾在长沙保卫战中负伤,送回益阳养伤,解放后有一段时间被关押,释放后成了一名普通的农民。我小的时候,每次去舅舅家,总会见到他,他虽然已经成了农民,但挺直的腰杆和洪亮的声音让我害怕,直到我高中时和他聊到那一段历史,他总会在说“校长”时上半身挺立。
这个世界的变革从来就没有农民什么事,不信可以看看刘邦,可以了解陈胜和吴广,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至于朱重八,如果懂历史的人就知道是谁将他扶起来的。希望农民能够觉醒简直比登天还难。
为何地主阶级能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解放前农村的秩序依靠乡绅来维护,地主对佃农是真的好,那时候的长工比今天的牛马要幸福得多。一人长工可解决全家温饱。如今一人上班连一人的温饱都难以解决。
在我们的印象中,黄世仁强抢了喜儿做小三,对黄世仁恨之入骨,而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知道黄世仁的心肠并不坏,杨白劳是个二溜子,欠了地主家的债,赖着不还,且拿着喜儿去抵债,杨白劳最后死于偷喝囟水。至于《半夜鸡叫》,更是子虚乌有,高玉宝为了塑造周扒皮这个形象,硬是昧着良心将一位善良的财主写成了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那些在周家作长工和短工的人回忆,他们在周家的伙食比“周扒皮”本人吃得还要好。
地主阶层其实也是社会的底层,只不过他们通过勤俭节约将财富逐渐的积累了起来,同时,他们又重视教育,将孩子们送到学校学习,这些受过教育的地主家的孩子,才有可能萌生出革命的意识,激发出革命的动力。
我认为《生万物》这部剧拍得很真实,因为我就有过亲身经历,在我高中毕业的那一年,我大舅翻出我外公留下的遗物,其中有大量的写作手稿,那上面的字迹就象是印刷出来的书本,那一刻我明白了,做地主家的孩子,远比泥杆子的娃要努力得多,辛苦得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