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创意偏离定位,创意越好,伤害越大

作者: 文旅叔叔 | 来源:发表于2019-06-15 20:29 被阅读4次

(更多文章关注“文旅叔叔”公众号)

最近,我比较熟悉的一个佛文化度假区,要推出一场演出项目。我不由为这个度假区叫好,因为他们的产品实在太少了。

但是,当我了解到这个演出项目是娱乐性演出之后,却为他们担忧起来。

度假区的负责人还有些得意地对我说,演出策划是个不错的创意。

我表示反对,因为这个演出内容与定位是偏离的。

创意偏离了定位,创意越好,对自己的伤害越大。

一、 创意是为定位服务的

什么是定位?

定位就是在用户的心智中占据一个位置。

比如说,古北水镇的定位是长城下的星空小镇,在游客的心中占据了这样一个位置。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信息,一个是地理位置信息,在长城之下;另一个信息是最美度假小镇,因为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空,晚上住在这里,肯定是度假。

长城其他地方有没有漂亮的度假小镇呢?肯定有,至少会数得出十来个,但是对不起,古北水镇已经抢先占据了这个定位,取得了先机,其他地方很难在游客心中争取到这个位置。

而且这个定位还有一个很高明的地方,这个定位关联了一个世界级的IP,就是长城,这至少为古北免费赚取了一亿元的广告费。

但是要切记,创意必须为定位服务,服从于定位战略的需要。

就拿古北水镇来说,创意至少要服从以下两点:

一是业态只能是跟北方长城泛文化相关联的,绝不能有冲突性的业态。比如,江南水乡的业态,摆在这里就不合适。

二是就门槛来说,必须是精致的业态。星空下的小镇,极富画面感和美感,麻辣串、掏脚丫子等业态是不能进来的。

创意的产品如果违备了这两个原则,长久来看,对古北水镇的总体定位一定是伤害。

二、 定位之下的产品创意

文旅项目确定了定位,最重要的是建立产品体系,消费业态体系。

对文旅项目来说,创意是灵魂,是核心竞争力。

但是,文旅产品创意,一定是定位之下的创意。

著名管理学者彼得.圣吉说过,抛弃定位的创新,是兴奋地制造悲剧。

就像本文开头我提到的那个佛文化度假区,现在基本上有点度假超市的感觉,什么业态都在往里装。有些业态确实算得上好的创意项目,但是离佛文化的定位已经偏离得不成样了。

这就是在制造悲剧。

因为市场调查表明,游客根本就不认为这是一个佛文化度假区。

定位之下的产品创意要注意两点:

一是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就是每一个单项产品,在价值指向上,和品牌定位形成正相关关系。

二是切忌组装摊饼。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好多文旅项目,只要有业态愿意进来,只要有商业回报,基本上都是来者不拒,久而久之,项目就像超市,就像摊了一个大饼。

我承认,短期内,这种方式有回报。

但是长期来看,这种项目就像慢性中毒一样,必然会死掉。

三、定位之下的营销创意

我身边一个避暑型的度假区,在区域市场中占有率达到了第一,每年的营销费用也惊人,在8000万元以上。

我分析了这个度假区后,得出一个结论,其实这个度假区定位是比较模糊的,所以每年必须花大费用维持市场份额。如果长期围绕定位进行传播,自然会形成品牌资产,营销费用反而是可以降低的。

相比产品创意来说,文旅营销创意的冲动性更强,更容易突破定位,偏离定位。

我认为,这主要还是对文旅营销的专业性、系统性认识不到位造成的。

我统计了一下,有些地方,有些文旅项目,每年的品牌宣传都有很大的变化。

品牌定位必须经过阶段性的传播才会形成沉淀,每年一变,实际上是无效传播。

定位之下的文旅营销也要注意两个原则:

一是贯穿性传播。

围绕定位来进行创意,每年可以换花样,可以变换维度,但是主题定位不能变,形成多维度贯穿性传播。

在这方面,我们真的要学习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说新西兰的“100%纯净“、西班牙”阳光普照西班牙“,多年一直围绕定位进行传播,在游客心智中牢牢占据一个位置。

二是品牌营销和产品营销并行,形成支撑关系。

品牌是一个大的一级IP,产品是内容型的子IP,前者强化定位,后者强化内容,二者相互支撑。

符合定位的创意,会增强公司的战斗力,偏离公司的创意,创意越好,对公司的伤害越大。

据说,英格尔前总裁安迪.格雷夫的办公室里放有一根大棒,谁要是有破坏公司定位的行为,就要挨棒子。

但愿我们文旅行业,也多一些这样的总裁。

(更多文章关注“文旅叔叔”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旅创意偏离定位,创意越好,伤害越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ri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