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这段时间很多人都看了韩国电影《流感》。
剧情并不复杂:蛇头通过集装箱将东南亚偷渡客运到韩国,没想到也带来了一种从未在韩国出现的,具有高传染性,高致死率的猪流感。偷渡客中只有一人存活,其成为后面的关键“药引子”,病毒则通过最初接触者迅速在靠近首尔的一个区内传播。病毒确认之初,官方人员并不在意,但病毒的可怕迅速改变了所有人的态度,政府对该区采取了最严厉的隔离和甄别病患的措施。
此时形成三个主体:被隔离的市民有感染者也有未感染者,社会秩序被打破,暴力统摄一切。
代表了整个电影价值倾向的男主救护助员,女主医生,通过一系列行动拯救了女主的女儿,获得抗体,战胜病毒。
未感染区以及官方,他们的态度和对于事件的认识以及作出的决定将会左右隔离区市民的生死。
其实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和我一样,想到了著名的思想实验:电车难题。你在一辆失控的电车上,前面马上要撞上5个人,你有一个开关能改变车道,另一个车道上有一个人,此时你会按下这个开关吗?
让我们再看电影中另一个场景:当被隔离的市民发现并不存在治疗措施,发起了暴动,打算冲向首尔逼政府救助他们。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机枪。
同样的再把电车难题变一下:一辆失控的电车马上要撞上5个人,此时你在天桥上只要把一个人推下去就可以挡住电车救下那5个人,你推吗?
再回到电影中隔离市民与军方对峙现场,军方命令是凡闯过白线者格杀勿论,也就是推下那个挡住电车的人。但此刻闯过白线的是挡在女主身前,哭着喊着不要打我妈妈的只有5岁的小女孩,所有的士兵都没有执行命令。
当你发现只有推下去一个孩子,或者一个你近亲的人才能挡住电车,救下那5个人,你推吗?
生活中我们总觉得自己是成年人,作出符合道德标准的行动,在网上对别人的作为进行道德判断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可是这样简单的答案是没有经过深入思考,并不经得起推敲的惯性动作或者简单战队罢了。
伦理难题,道德难题从来没有正确答案,都是随着人们的认知不断变化或者循环。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审视什么呢?我想审视自己的道德判断从哪里来应该是最重要的命题之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