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新阳光2018初级研修
串联一下案例记录(未完成待续)

串联一下案例记录(未完成待续)

作者: 小石榴籽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22:52 被阅读8次

研修生的第五讲,李老师教我们写案例记录,我觉得这节课老师讲得很精彩、很实用、知识量也足够的大,看到王延平老师和代元丽老师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不由心生羡慕,今天决定试一试按照李老师常强调的横联纵联互联胡联串一下:

案例记录包含以下十个方面:一般资料、案情介绍、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状况评估、成因分析、诊断、效果评估、反思、随访。

一、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人口学资料和生活状况,这项一般由助手来完成,咨询师最多问一下求助者的职业和住址。

二、案情介绍:要把求助者述说的情况按照一定的逻辑总结出来,这最能体现一个咨询师的水平,需要平常加强训练,如读小说、看电影要试着总结一下所领略到的内容。

三、观察了解的情况:包括求助者的衣着、言谈、表情、动作等等。

前三项是最重要的部分。

我试着总结一下与薛老师一起练习6W1H的案例资料作为案情介绍,由于不是咨询,我加入了自己的虚构:

一般资料(略)

案情介绍:求助者薛女士自述在医院工作,已婚,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儿子上初中二年级,女儿刚上小学。与丈夫感情好。儿子从上小学开始就不爱写作业,薜女士一直为孩子不写作业而苦恼、焦虑,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改变孩子不写作业的问题,同时调整自己的状态,缓解焦虑情绪。

观察了解到的情况:薛女士瓜子脸,梳马尾辫,穿黑色外套,黑灰色长裤,面色略带焦虑,讲话声音较快,思路清晰,性格柔中带刚。

四、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状态评估

求助者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工作、生活、人际关系)

生理:睡眠好,无躯体疾病

心理:心情焦虑

社会功能:没有影响,工作生活人际交往均正常。

五、成因分析: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分析

一是生理原因包括性别、年龄、躯体疾病。

二是心理原因包括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

心理过程:知、情、意

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反映的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个别属性。我们回忆起看到过的物体的颜色,虽然也属于这个物体的个别属性,但这种心理活动已不属于感觉而是属于记忆。

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的感觉。

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刺激引起的感觉,如平衡觉(又叫静觉,如晕车晕船)、运动觉(又叫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如呼吸、跑步时的感觉,需要视觉、触觉和言语听觉与动觉的结合,以及动觉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心理发展中具有)和机体觉(饥饿、困倦、乏力、胃痛、头晕等)。

感觉现象: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联觉

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就是嗅觉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有些适应现象表现为感受性的降低,有些表现为感受性的提高,最典型的是对暗适应和对光适应。

感觉后像: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如灯灭了,眼中还保留着亮灯泡的形象。乐声停止耳内还余音萦绕。

感觉后像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叫正后像,相反,叫负后像。如灯灭后留下的视觉形象是亮的灯是正后像,若眼里留下的是一个暗的灯泡的形象,背景却是亮的,叫负后像。正负后像可以相互转换。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同时看两张明度相同,分别放列黑色背景和白色背景上的灰色纸,黑背景的一后显得亮,白背景的灰显得暗,这是感觉对比(属同时对比)。还有吃了苦再吃甜的,甜的更甜了,闻臭再闻香,香的更香了(属相继对比)等。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

联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联觉。如我们听音乐,会由听到的音乐联想到乐曲中所展现的情境,当时我写听舒伯特的《鳟鱼》,穆老师立马评论“透过文字,听到了乐声、看到了鳟鱼,引起了联觉啊”,这一下子让我对联觉这个概念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知觉:是对同一物体所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即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

感觉和知觉都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现象,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知觉分为空间知觉(大小、形状、方位、距离)、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错觉。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按内容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动作记忆。按是否意识到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按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以了人信息的编码、储存和加工的方式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和记忆或再认。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指学习与取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如念书、听讲的过程。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叫回忆,又叫再现。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但在它重现时却能有一种熟悉感,并能确认是自己接触过的材料,这个过程叫再认。回忆和再认都是从大脑中提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只是形式不同。记忆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三个环节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者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叫遗忘。遗忘息记忆的反面。

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又叫遗忘曲线)表明开始阶段忘的快,后来越来越慢,要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要做到及时复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遗忘的原因及系列位置效应:遗忘由自然的衰退成干扰造成。前者说明时间是决定记忆保存的一个原因。后者是说新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和已经进入记忆系统的信息相互干扰,使其强度减弱导致遗忘。

干扰分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

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系列开头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首因效应或首位效应;系列末尾的材料比系列中间的材料记得好叫近因效应或新近效应。影响人际知觉的一个因素——第一印象,就是首因效应发生作用的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串联一下案例记录(未完成待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ozp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