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不少旧厂房、工业机器、民居建筑、古祠堂、码头等旧物,变成社会“包袱”被荒弃或拆除,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它们已成为历史的影子,无关时间、空间和种族,历史发生过,长存的却是悲恸与崇敬。而今,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仅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底蕴与生活水准,更是重视记录下彼时人们生活的最佳方式。
自“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来,沿线国家的旅游和文化交流合作日渐增加,以往的文化之路,在如今的发展下,文化和旅游成为了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新纽带和新桥梁。
 
2018年是中国和欧洲旅游委员会共同确定的“中欧旅游年”。随着中俄、中国—中东欧、中美、中印、中韩、中澳、中丹、中哈、中国—东盟等“旅游年”活动的相继举办,“旅游年”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耳熟能详、街谈巷议的“热词”之一。
 
对于国际旅游合作与发展不仅要建立系统的营销手段,还要细化目标旅游群体,从细节入手进行规划策划,找准跨文化的普遍性文化母题,承载独特的、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叙事,以城市文化故事感染每一个游者,通过跨文化交流与两国旅游领域的合作,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真正实现“跨文化”的软着陆。
 
传统文化神韵和现代旅游相融合,使得这些传统文化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并因此拥有了跨越时空、跨越业界的艺术生命力,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借助旅游得以绵延。正如雒树刚旅游观所说,要利用好文化遗产,让人民群众“零门槛”“无障碍”接触文化遗产。也只有把传统文化从“过去完成式”转化为“现在进行时”,经典才能真正地焕发出新的光彩,让国民切身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旅行体验+文化传播“,讲述中传统技艺新故事。《远游48小时》则把重点放在了传统文化技艺的交流与传播上。在节目中,明星们并不是在国外轻轻松松的旅行,而是专注的融入到向当代铁艺艺术家蔡德全,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木版年画传承人马习钦,北方昆曲剧院院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代表性传承人杨凤一,在印尼被称为“中国狮王”的黄柏总教练,吴式响塘纸影戏第二十代传人吴升平等这些“新时代的匠人”学习的过程当中,真正去实现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著名旅游专家魏小安谈道,文化是旅游之魂,市场是文化之体,魂体结合,体质强健。文化和旅游部组建,则是时代的转折,堪称伟大的转折。北京市旅游学会副会长张辉认为,成立文化和旅游部,对于借助旅游这个途径来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软实力,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表示,文化旅游部门的融合,将有望推动以更开放的眼光看待文化与旅游项目。
 
旅游文化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文旅的连接点就是“创意”。陶溪川·CHINA坊”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俨然成为了千年瓷都景德镇的新地标。在留住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的同时,又有其经济价值,做到既聚人气,又聚财气,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拥有工业遗存的城市来说,陶溪川的示范意义弥足珍贵。
 
来自欧美亚非20多个国家45位外国艺术家入驻,扩大品牌世界知名度;积极对外开拓,借助陶溪川这个平台,实现“传统+时尚+艺术+科技”的深度融合,形成“陶溪川”文化现象;通过嫁接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把这些时尚化、艺术化的东西进行街区化,输出到全国各地,进行全园无围栏管理,实行陶溪川品牌、文创产品输出及活动模式的整体输出。
 
如果说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开发是文旅产业的1.0版本,那么现阶段的文化旅游则是以历史文化、资本、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文旅2.0版本。此次文化和旅游的融合,通过“1+1>2”的叠加效果,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质量,以旅游扩大文化传播消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未来如何促进文化和旅游更好融合发展也将成为文旅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文旅演艺IP成吸引核。文旅演艺就是用最朴素的文化和生活素材,激起观众内心深处对人生的感受。为了向游客展示融文化性、艺术性、民族性于一体的视觉盛宴,旅游景区必须立足特色文化,运用科技手段增强现场体验感,用动人的“故事”,形成热点文旅IP,增强旅游目的地品牌知名度。
 
“活化”博物馆文化。博物馆典藏代表着历史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场所,具有教化、借鉴的功能。通过高科技与历史文化结合的实现,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真实、直观的历史场景与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增强了陈列展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除了将馆藏文物变成文创、玩具、游戏外,博物馆还需接轨时尚和文化艺术领域,利用新时代元素与传统文化元素结合,活化博物馆尘封已久的历史文化。
 
保护传统古村落或城镇。旅游的合理利用是“全古”最好的保护手段。要保护古村落的生态生活内容,建立官、产、学、民多为一体的保护机制。打造古城聚集化,古镇休闲化,古村生活化,古街综合化,古道特色化,古关历史化,实现文化观光与休闲度假的结合,传统资源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的结合,这样才能把古镇保护与活化真正走下去。
 
创意打造文创产品。在开发设计文创产品过程中,需基于特色文化元素,形成品牌风格,生活化传承品牌内涵,跨界整合各界资源,进一步盘活民间隐藏的IP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让民间艺术或产品真正“活”在人们社会生活中,这才是真正实现了文创产品的品牌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