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朋友圈,被褚时健去世的消息刷了屏。

百度百科里,有这样一段话形容褚时健:
褚时健 传奇落幕,褚橙长青!
经历过人生低谷后的他,在74岁时的高龄重新出发,以耄耋之躯创立了个人品牌“褚橙”,实现了从“烟王”向“橙王”的转变。现如今,他的故事和创业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企业界和无数要为明天而奋斗的年轻人。现在,褚橙已成气候,褚时健安然离开。
人生至此,也是圆满。
无怨无悔、努力拼搏、即使白发苍苍也不忘初心,不在意他人的看法,活成自己的模样,——这大概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吧?

1
现实生活中经常听有人发出慨叹:"老了,不中用了。“
说这话的人往往看上去也就四、五十岁,真的是老了、不中用了吗?
看看人家褚时健,71岁入狱,74岁二次创业,85岁成亿万富翁……
摩西奶奶,77岁开始作画,80岁时在纽约举办个展,100岁后还创作了6副作品……在二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她共创作了1600幅作品。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公众号“彪悍一只猫”,27岁才想着要告别过去碌碌无为的自己。
几年的时间,从二线城市来到上海,签了两本书,在“简书”写作平台上排名第二,微信公众号“剽悍一只猫”已有70多万读者,跻身新榜中国微信五百强。
去年12月,一场付费分享卖掉7万多份,单场收益突破15万……
好的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怕的是从来不敢开始。
2
十几年前我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对口的工作,最后听从家人的安排,去了体制内。
体制内的工作稳定、压力不大,但也容易磨掉人的意志,上班十多年,除了每天上下班打卡签到外,我把上学时所学的专业知识都还给了老师,连最喜欢的文字也置之了脑后。
这样的后果是:同学聚会时,听她们高谈阔论谈工作、谈收入、谈专业,我就像一个局外人。
深深的自卑,没有一点存在感。
或许人最大的可悲就在于,在本该奋斗的年纪里,选择了安逸。
所以,等到有一天我实在忍受不了自己的时候,我选择了改变。
读书时,我喜欢看书、喜欢文字,现在我重新把这一爱好捡了起来。
尽管荒废了十多年、尽管文字生涩,但我还是让自己重新开始了。
从艰难的读书笔记开始,每天写一些,坚持在简书上“日更”,坚持每天读一、两个小时的书……
虽然坚持着很难,每天还有两个小宝要照顾,常常感觉力不从心,写出来的东西阅读量也不是很高,但是坚持写作让我不再患得患失,让我心情平静,不再为了生活的琐事而烦扰。
不知不觉中简书上已经写了两万多字,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鼓舞与喜欢,这让我慢慢有了自信,重新审视自己,对未来也更清晰,知道了努力的方向。
继续前行的路或许很难,但坚持写作,会是我一直不变的初心,我愿用文字改变自己、温暖他人。
最后用褚时健的一句话告诫自己:
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能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