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枪炮、病菌与钢铁》08中国—东亚之光

《枪炮、病菌与钢铁》08中国—东亚之光

作者: 和弦夜光杯 | 来源:发表于2024-10-01 04:55 被阅读0次

十行采集:

1.政治上,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后,中国始终是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自文字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之后,中国数千年来一直维持单一的书写系统,

2.中国的历史,是东亚史的枢纽。

“中国化”的过程,第一步是在一大片地区上的古代民族熔炉中搞大一统,然后再进入东南亚热带地区,并对韩国、日本,甚至对印度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3.中国的四大语族:汉语;苗瑶语;南亚语;壮侗语。

华北的汉语族南向扩张,驱赶或同化了说其他语言的群体。

4.中国最早的农作物是在华北发现的,那是两种抗旱力强的粟米,而华南的稻米则说明,华北与华南可能各有一个驯化植物的中心。

5.中国精美绝伦的青铜工艺,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萌芽,同时有城墙保护的城市也开始兴起。

中国发展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铸铁工艺,约在公元前500年。在那之后的1500年里,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技术发明输出国,输出包括纸、罗盘、独轮车、火药。

6.现存的中国文字证据年代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之间,但文字很可能在更早之前就有了。

根据文字史料,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建立。

7.大约到了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间,中国的各个地域文化开始向外扩张,相互接触、交流、竞争、融合。

这一相互作用圈丰富了中国的食物生产业、文化和技术。

8.中国的南北差异对作物的传播有所阻碍,但并没有像在美洲和非洲那样成为屏障,一来中国的南北距离较短,二来中国南北之间并无难以逾越的地理屏障。

中国的东西横轴绵长、东西坡度缓和,最终在两条大河之间构筑运河的计划得以实现,方便了南北向的交流。

9.中国地区很早就完成了文化和政治的统一,地理因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欧洲的面积与中国相当,可是地势起伏,又无河流贯通,文化、政治上的割裂至今无法弥合。

10.渊源于华北周朝的国家体制,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中传播到华南。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奠定了政治中国的规模。

中国的文化统一也在同一期间内加速进行。以文字为基础的“文明”中国魅力无限,“夷狄”不是被同化,就是积极效仿。

一行精华:

中国的历史,是东亚史的枢纽。

中国的四大语族:汉语;苗瑶语;南亚语;壮侗语。

中国地区很早就完成了文化和政治的统一,地理因素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触动,反思,改变:

作者对于西方文明的研究似乎更详实,论据也更充分,但是对于中国文明,总有一种语焉不详之感。这一章,算是弥补了本书前文的缺憾。

但是对于东西方文明在早期发展阶段的相互交流,本书并未涉及,希望能从其他著作中学习到相关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枪炮、病菌与钢铁》08中国—东亚之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yg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