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九大名楼竟有一个在贵州,才四百年历史,国庆节你去过没?

中国九大名楼竟有一个在贵州,才四百年历史,国庆节你去过没?

作者: 传统文化咕噜八 | 来源:发表于2019-10-05 15:28 被阅读0次

国庆期间,出门旅游的人实在太多,天南地北,国内国外不一而足。今天我们来看看历史旅游胜地,这其中有一个就是中国古代名楼,我们现在要介绍的这个就在贵州省贵阳市境内——甲秀楼

一、甲秀楼整体介绍

关于中国古代楼阁的排名有不同版本,有“四大名楼”之说,也有“九大名楼”之说。从历史角度来看,贵州省位于西南地区,发展比较缓慢,历史记载可推至春秋战国时期牂牁江流域的夜郎古国,但夜郎国灭亡之后,贵州的历史可以说一度断代,至明清之后才开始逐渐有了记录。这样的历史能够存在一个全国性排名的历史建筑,是较为罕见的,在贵阳就有一个被收入九大名楼之中,这就是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贵阳西南方向云岩区与甲秀楼接壤的南明河上,是贵阳最为重要的地标性历史建筑,同时也是中国西南名楼之一。据《南明区志》记载,甲秀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为当时的贵州巡抚江东之等人倡导并主持建立。“甲秀”即为“科甲挺秀”的意思。在甲秀楼建成之前,这里就有一个亭子叫“栖云亭”,王阳明弟子马廷溪曾在这里讲学。甲秀楼先是在河水基地上磊筑“鳌矶台”,然后在台上建阁,阁楼后经毁坏和重建,最终命名为“来凤阁”。后来又被焚毁,直到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重建,改为旧名“甲秀楼”。自明朝以来,甲秀楼一共经历了6次大规模修建。建楼至今,已经是400年光景了,而贵阳经历了千变万化,无论怎么变化,甲秀楼始终见证着贵阳悠久的历史。

甲秀楼属于中式风格,楼高20.7米,台基高2.2米,总高22.9米,四周用十二根白棉石巨柱托檐,另配楼台和上、下月台。在甲秀楼前,浮玉桥连接南明河南北两岸,就像一条玉带浮于水面,所以叫做浮玉桥。桥上有一个亭子,名为涵碧亭。石碑坊、涵碧亭、甲秀楼、上下月台相互依托融为一体。在十年动乱中,涵碧亭和甲秀楼再次被损毁。1981年按原样改建,在涵碧亭的重建过程中,发现亭底石壁上嵌有诗碑,重建过程中,有8块诗碑仍然嵌在底层的石壁上。甲秀楼前面原本有两根铁柱,为先后镇压贵州地区苗族与布依族的贵州总督收集兵器铸成的,而且都刻了铭文,现在两根铁柱收藏在贵州省博物馆里面。

1990年,在浮玉桥上与北岸连接处修建石木结构、造型典雅的“城南胜迹”牌楼,与甲秀楼旁的其他历史旧迹一起,形成以甲秀楼为中心的甲秀楼景区。现在,甲秀楼景区已先后成为国家级、省、市文物保护单位,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徜徉于甲秀楼,给甲秀楼增添了不少活力。夜晚,南明河两岸灯光通透,月光照在河水里面,与甲秀楼一起交相辉映,构成较为独特的夜色。

四百年来,甲秀楼见证了贵阳的变化,时代的更迭推动了南明河两岸的发展。站在浮玉桥上,每天都可以看到盘桓于甲秀楼两边的白鹭,有时候从楼顶越过,有时候从桥洞穿梭,水浅的时候还常常驻足于水中的沙石之上,抬起一只脚,站立好几个小时。流水不会说话,白鹭不会说话,甲秀楼也不会说话,他们只是静静地相互陪伴着。四百年中,到过甲秀楼的文化人士,最出名的应该是王阳明了,他在贵州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为甲秀楼留下来一些诗篇,收藏于省图书馆与甲秀楼中,其他文人墨客也纷纷留下墨宝。

二、甲秀楼部分文人墨宝

王阳明作品

江东之作品

郭子章作品

邹一桂作品

黄桂华、瞿脉作品

刘藻、吴达善作品

杨文照、吴达善作品

裴宗锡作品

王履升、戴粟珍作品

郑大进作品

郑大进作品

吴寿昌作品

艾茂作品

艾茂作品

鄂尔泰、冯光熊作品

冯光熊、陈淮、乔用迁作品

翁同书作品

吴式芬作品

黄宅中、何冠英作品

何冠英、孔庆瑚作品

刘海粟作品

易佩绅作品

易佩绅、沈瑜庆、陈灿作品

刘韫良、周继煦、桂馥、汪炳璈、吴锡琛、谢宝书作品

刘韫良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九大名楼竟有一个在贵州,才四百年历史,国庆节你去过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pze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