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一、问题来源
不管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难免遇到与人沟通发生争执;但绝大多数争执很难解决本质问题、最后讨论变成最后鸡同鸭讲不了了之。
尤其是工作中在项目出现事故复盘的时候、涉及到责任的问题、或者是在周会探讨计划方案的时候;出现了歧义和争论。又比如说你耗费一个月的时间给出来的方案、在于同事过会中,遇到当场反驳这个方案不行、这个时候你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很多时候人是希望自己是完美的、在潜意识是认为自己做的任何决策都是对的;但这样真的好吗?假设说在会上其实你的方案的确是存在问题的,但并没有人去反驳你,但真正在实施落地的时候发现问题、怎么办?
二、防卫机制
我们先说说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提到一个概念 “防卫机制” 就是觉得尊严、观点受到挑战! 而这个时候他人说的任何观点都很难听不进去,以方案过会为例:内心的想法可能是:
他是新来的,我在公司4~5年观点被他反驳岂不是很没面子?
每次开会他都一堆问题,是不是在针对我?
这时他说的任何观点我都会反驳他。毕竟我还要在这里混、我可不能被新来的压制啊、其他的同事怎么看我?
什么是习惯性防卫?这个是非常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不是思考对方的挑战和质疑是否合理而是:有人敢反对我,我就和他干!这时,我们的习惯性防卫就产生了。
在第五修炼书籍有这么一段话:
习惯性防卫的根源是惧怕暴露出我们想法背后的真实思维。
防卫的心理使我们失去检讨自己想法背后的思维是否正确的机会,对于数人而言,暴露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是一种威胁,因为我们害怕被人会发现错误。
三、怎么解决
在《个人知识管理书籍》:绿灯思维有讲就是:
当我们遇到新观点或不同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对我的方案是不是有用、如果有用,我应该想想怎么跟我的方案结合;帮助自己做的更好。
这样既避免了无效争执、节约了时间;也把自己的方案做的更好、也让自己成长了。这不就是开会讨论的目的么?
四、绿灯思维
这件事情说起来简单;但如果真到那种场合要正真做到绿灯思维并不简单,我们必须建立一个更基础的认识,那就是:区分“我” 和 “我的观点/行为”。
我们之所以会习惯性防卫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会把别人对我们的观点质疑,理解对【我们自己的否定】换句话说,我们常常不自觉的把“我” 和 “我的观点/行为” 绑定在一起。
比如会上有人说我的方案做的太烂,此时;我的反应并不是去思考他说的对不对;而是觉得他就是在针对我指责我。
这样,我把别人对我的 “观点/行为” 质疑理解成别人对我这个人的质疑,从而激发出自己的习惯性防卫。要想改变这种状态 就应该把 别人对我的 “观点/行为”、和 “我” 要明确区分。
要知道别人是对我的 “观点/行为” 提出意见、正是我们能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和成长的机会,毕竟 “观点/行为” 是一直可以变化的,而 决定变化成长的人就是你自己。
乔布斯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难道聪明人就没有尊严?不是,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 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穷查理宝典》也有讲到类似的思维:
查理喜欢把人们的观点和方法比喻为“工具”。如果有了更好的工具(观点或方法),那还有什么比用它来拒贷你较为没用的旧工具更好呢?沃伦和我经常这么做,但大多数人会像加尔布雷思说的那样,永远不舍得他们那些较为没用的旧工具。
五、关于理解成长
其实可以把思维当做一个系统;通过外界刺激 不断自我训练;这样的系统会越来越好、而一个不接受外界刺激的系统;就是闭门造车。
所以别人对你的 “行为/观点” 提意见、应该感到高兴 他是在帮你发现问题、他是在帮你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