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迎风是老家的风俗,正月十五晚饭后大家就带着灯笼聚集在祖祠里。
祖祠是村里最重要的地方,很多重大的涉及全族的节日都是在祖祠里举行,有演戏也都是在这里。
元宵节迎灯算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了,全村的人基本都聚集在这里,可以说这是一年里人聚的最齐的一天。剩至很多出嫁的女儿们也会带着女婿来参加。灯在老家话里同“丁”同音,所以迎灯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迎“丁”,即希望家里添丁进口的意思。同时也有祈求来年顺顺利利,升官发财的意思,所以很多人会把灯一直点着回家。
老式灯笼是用竹子编的,外面再糊一层纸防风,里面点一根蜡烛。
老式灯笼
后来有了各种各样的灯笼,会唱歌的,会转圈的,各种可爱的样式。小时候可羡慕那些拿着漂亮图案灯笼的人了,那都是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才有的,我从来没有一个。
迎灯的路线是固定的,每年快到元宵的时候,组织的人就需要把路弄一弄。把杂草劈掉,陡坡的阶梯挖好一点。迎灯的时候,大家会排好队,同一个手拿灯,到了那一段路需要换手大人会提醒孩子们。远远的看就像一条会动的腰带在山腰上飘舞。
迎灯队伍
迎灯不仅仅是走一趟,迎灯的最后还会分发白果,每个人两个。白果的提供者就是前一年里家里添了丁的人家,所谓添丁主要是娶媳妇生儿子。添一个丁一般会做五十斤的白果,当然也可以多做一点。就有一种把喜悦分享出去,同时让别人沾沾喜气的意思。
分发的白果
迎完灯就会开始唱戏,想看戏的人可以留下来看戏,不想看戏的就可以把灯继迎回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