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初五,在许多地方,年算是已经过去了,但在妻子的村子里,初五这天属于正式过年,是要杀鸡宰鸭,请亲戚朋友来吃饭的。家里越热闹越好。每年这一天,家里总是热闹非凡,几个舅舅家的人都会过来吃饭,今年与众不同,因为我建了新房,厨房使用起来更方便了。中午来了两张桌,大家一起吃饭喝酒,聊家常,聊人生,不亦乐乎。
小舅喜欢喝一点酒,他一唱酒就很生动,话也多了起来,他的知识面很广, 平时涉猎的东西也很多,在他身边,我感觉自己只有听的份,很少能插上话,他讲的一些东西很接地气,很有道理,在他面前,我发表不出自己的见解,好像思维禁锢了一般。他说自己很有家族观念,希望家族里的下一代都能有担当、有志向、有追求,为此,他在这方面不遗余力地推进人才培养工程。家里的孙子、孙女,平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全家人不在孩子面前看电视,玩手机,有的只是陪伴、引导。良好的家风带动了全家人的精神信仰,大家一有空就学习,围绕如何培养孩子成长方面发力。小舅率先带了一个好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事实证明,这几年来,效果显著。孙子、孙女落落大方,待人彬彬有礼,做事有规矩,不乱发脾气,说话情商高,有同理心。孩子的人格教育非常到位。
雅思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如果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知识,忽略了思维的培养,那孩子可能会成为知识的工具,为了学知识而学习,成为知识的书呆子。这样的教育,不知道有多少普通家庭正在乐此不疲地实施着。他们以为用知识灌输,就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孩子的品格和创新能力才是今后在社会上立足的关键。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做得太不到位了,我的情绪很不稳定,在家庭跟儿子说话时,总带有一种命令和责备的口吻,这让两个孩子听了很不舒服,他们会用 抵触的表情来跟我对抗,我跟他们交流不到三句话就进行不下去了,他们不愿意听我讲话,说不喜欢我说话的语气。这令我很恼火,我想:自己明明是抱着一种关心的态度去交流,为什么起到了逆反的效果?现在反思起来,都是缘于我心上的小我在作怪,我总是以自己的意愿去要求孩子,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这样的家教方法怎么能引导孩子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呢?
今天听了小舅一席话,我豁然开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做父母的就应该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马克斯·范梅南有一本非常好的书,叫《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又说:“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有快有慢,不能同一而论,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发展。一个家庭也是一样,不能要求所有的孩子都有出息,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一样,他们所走的路线不一样,不能要求他们都走学历之路,要根据他们的特长去因人而异,个性化对待,让每一个孩子都成材,都出彩。
小舅的家庭教育之道就是相信种子,相信岁月,以日以年,只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时,他们才会奋起直追,他们内心的自驱力才会燃起,如果一味地压制,一味地强迫他们做不喜欢的事,那一定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莫言曾说:“每个人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片土地,也是最重要的土地,可以源源不断地给予孩子滋养与支持。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土地的品质,而父母,就是给土地施肥、松土、浇水的人。好的家风,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