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师们一起共读书,一位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年龄这个尺度来衡量一个人做某事的时间节点,那么人会怎么发展呢?
好问题。
这也让我联想到一个心理学的实验,“返老还童实验”。
哈佛大学教授兰格在一个修道院里面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将这个地方布置得和20年前一模一样。兰格教授邀请了16位年龄在70到80岁的老人在这个时间胶囊里生活了一个星期。
在这一个星期里,这些老人听的都是20年前的音乐。看的都是20年前的电影和电视,阅读的都是20年前的报纸和杂志,谈论的都是20年前的国家和世界大事。也就是说,这些老人被要求假装生活在20年前,也就是他们50到60岁的时候。在实验刚开始的时候,这些老人觉得还不太习惯,但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完全适应了这个时空胶囊,他们的思维、他们的关注好像真的回到了20年前。
一个星期过去了,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发生了:这些老人的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当他们开始来参加这个实验的时候,老态龙钟,步履購珊,甚至需要家人的陪伴。而经过了这一个星期之后,在心理方面,他们的视力、听力、记忆力和反应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身体方面,他们的血压降低了,他们的步态、体力和握力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年龄到底是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自己做主;还是束缚了我们的选择空间,背负了“衰老”的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