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5)

作者: 太仆 | 来源:发表于2018-09-25 14:22 被阅读0次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到清末洋务运动废八股文结束,作为国家官方指定学术理论,屹立两千多年不倒。

可谓是流水的皇帝老,铁打的孔圣人。

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思考。

儒家在重视修身,提高个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

修身之后呢,要齐家,在家里要孝悌,顺父母,爱兄弟,让自己的家庭和睦相处。

齐家再之后,就是治国。

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层层放大,儒家有一套完整的进步体系。

在孔夫子生活的时代,国这个概念,所指的不是整个中国,而是诸侯国。

道千乘之国。乘,战车。千乘,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

孔子讲治理一个有一千辆战车的诸侯国,要怎么治理呢。

治理者要做到五点:

敬事,守信,节用,爱人,顺应天时。

先说敬事。

敬事不是做事,敬事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在做事前,仔细规划不轻视。

在做事时,兢兢业业不怠慢。

在做成后,谨慎善后不自傲。

对事如对人,这就是儒家“修齐治平”的方式。

第二守信。

对别人诚实不二,对自己表里一致,是为守信。

如果不守信会怎么样呢,赏罚无信,人不服从。号令无信,人不遵守。

第三节用。

《大学》里讲,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财政的大道,是创造财富的人多,吃皇粮的人少。用钱的人量入为出,不要产生巨额欠款,这样国家就富足了。

第四爱人。

所谓仁者爱人,怎么爱?《孟子》有句著名的话可以简单解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将心比心。

其实绝对程度上把外人当作家里人对待是不可能的,亲疏有别,尊卑有份。

但是可以用对待家里人的爱心来关心外人。

发自内心的善良去关心别人,这是普通人的爱人。

在其位谋其政。国家的治理者时刻为最广大老百姓生计考虑,这是领导者的爱人。

第五,顺应天时。

孔老师这句话“使民以时”,是讲怎么治理国家。

时,时节,规律。

顺应天时最简单的体现例如过去只有农业,全民种地为生。

农忙的时候让大家好好在地里干话,不要征召民役,如无战争,不要主动兴兵打仗。

“节用”调整财政,不透支钱。

顺应天时调整民力,不透支人。

再从修身角度说“使民以时”,饿添饭冷加衣,顺应自然规律爱惜自己身体,这是“以时”。

不为了工资拼命加班,恨不得每天睡在办公桌前,透支健康透支体力,这就不是“以时”。

治大国若烹小鲜,都是一样的道理。

相关文章

  • 学而(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到清末洋务运动废八股文结束,作为国家官...

  • 学而5

    管理者要做好五件事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 孔子说:“治理具有一千辆战车的国...

  • 学而(5)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肯学习就不会固陋。要以忠...

  • 《论语》学而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瞎折腾,一折腾就粘锅碎了。 敬事而信,...

  • 学而篇(5)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 学而第一(5)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

  • 2016.3.15 等待 学而5

    7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认真办理...

  • 《论语》学而篇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俩兵车的国家,应该恭敬谨慎地对...

  • 学而第一(5)

    《论语》学而第一(5)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 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

  • 【论语】学而篇5

    子曰:道千城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sc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