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解一下,世界四大古国文明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或湮灭。

了解一下,世界四大古国文明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或湮灭。

作者: 酒色一吻 | 来源:发表于2020-02-10 21:24 被阅读0次

北纬30°,一条奇特又神秘的纬线。珠穆朗玛峰在这里驻足,幼发拉底河在这里入海,中国的长江与它同行,地球大陆中心的古埃及金字塔群在这里眺望,传说中那个神秘的大西洲也在这里消亡。

这里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这里既是灾难的温床,也是奇迹的故乡。不单单是因为它有着世界上很多独特、美丽又神秘的自然景观,更因为北纬30°的这条线,除了远古的玛雅文明之外,还聚集了世界上四个让人叹为观止的文明古国。

北纬30°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世界上有四个地区,它们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而这四个地区的文明分别是:东亚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西亚尼罗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北非两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它们,都分散在绮丽又神秘的北纬30°。

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四大文明古国,并讨论一下为什么在四大古国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延续至今。

古文明诞生的标志

对于古文明的发现,我们一直都是依赖于考古来证明文明的起源。那么,世界上这些古国是怎么跨入文明的呢?到今天为止,这张进入文明的入场券,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有三个:第一要有青铜器,第二要有文字,第三要有礼仪制度。具备这三个标准,文明的入场券就有了。

对此,我们可以小小的对比一下这四大古文明的出现。

一、夏朝,中华文明出现的开端

上面提到,进入文明需要经过三个门槛,门槛之一便是青铜器。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中国诞生了第一个朝代夏,而在河南洛阳的夏朝遗址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青铜器。

著名的考古学家张光直院士也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明确指出夏、商、周三代为“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期。这代表着从夏朝开始,人类的工具由石器上升为金属,这是中国跨入文明的一大标志。

二里头遗址-乳钉纹平底爵

门槛二:文字。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二十四种陶纹符号的发现,代表着文字已经开始出现。虽然这些简单的符号并没有构成文字的表述系统,但为后期甲骨文的形成提供了原始雏形。而甲骨文是在商朝的殷墟出土的。

门槛三:礼仪制度。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国家的政治体系也是相对完善。《礼记·祭义》中记载:“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意思是说虞氏尊重有德行的年长者,而夏朝是有功则有爵,爵位更高的人会更受到尊敬,这就说明在夏代,职官已经有了明显的等级区别,制度的建立,代表着中华文明程度更近了一步。

这三个标准,中国在夏朝时期就都已具备,中华文化,由此正式进入文明史。

二、古巴比伦文明

公元前6000多年,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有一处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里孕育了一座举世闻名的古巴比伦城市。

在这座城市之前,也就是约公元前4500年前,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苏美尔文明,它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的文明体系,而青铜时代就在这里崛起。也是在苏美尔文明时期,出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楔形文字。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

直到约公元前1894年,苏美尔被亚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因此这个被两河流域滋养的文明成熟的太早,早到中国文明跨越门槛的一千多年前,这里就创造了文字,建立了城邦,冶炼了青铜,发明了精耕细作的农业,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

在汉莫拉比统治巴比伦期间,他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并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而汉莫拉比法典的制定,标志着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诞生,也代表着文明的第三个门槛已经跨入。

汉谟拉比法典

三、古埃及文明

著名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可见古埃及文明的诞生和尼罗河密不可分,但由于埃及境内缺乏铜矿资源,所以直到古埃及第二王朝时期才开始出现青铜器。青铜时代的开启,标志着埃及跨过了进入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古埃及文字创于公元前3500年,是一种称为圣书体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是人类最古老的书写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纪念碑、庙宇的墙壁或石块上,所以被称为“圣书体”[1]。

古埃及-金字塔

此外,由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埃及带来了丰收和灾难,因此埃及人民信奉神明。于是以国家形态建立的法老制度,使埃及上下获得了统一,制度的建立也为这个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至此,三个标准都达到了,古埃及文明也就开始了。

四、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33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就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虽然印度河流域文明发生晚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但早在商朝,考古专家们就在两河流域找到了摩亨约达罗和哈拉帕两个古代城市遗址,并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

此外,在这两个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印章、象牙饰品和石器。印章上面有一种神秘的文字,至今都没人能看懂,但石器和象牙饰品上都出现了文字。因此可以判段,早在公元前3300年,印度人民也开始踏入文明的进程。

摩亨佐-达罗遗址

印度和流域摩亨佐-达罗遗址的发现,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精致且现代的都城,五千年前的印度文化,一点也不比古巴比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差,但这个美丽的都城骤然消失,没有一点声响,没有缘由,就好像没有存在过一样。

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古印度时期是有着较为完善的社会体系,只是自雅利安人入侵后,印度一直处于被分裂的状态,古文明也就断断续续,直到消失。

为什么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被中断或湮灭的文明

几千年前就出现的四大古文明,世界瞩目。但是从现在来看,中华文明成了唯一没有中断或湮灭的文明古国,其他三个文明古国或多或少中断了文明,甚至有的已经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我想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是文字的统一和科举制的建立;第三就是中庸之道的思想。那我们就简单的分析一下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环境做天然屏障

在地理环境上,中华文明有足够的安全感,背靠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等大山脉,还有无尽的沙漠作护栏,而前方我们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这些天然的保护罩,既让历代皇帝没有远征的欲望,也避免了其他文明的强闯。

中国

你看,伴生在尼罗河一带的古埃及文明,南面是瀑布,西面是沙漠,北面和东面都是海,只有东北部有一个通道通往外界,这绝佳的地理环境,也是古埃及文明得以绵延前年的最佳屏障。但埃及文明就没有中华文明那么幸运,因为他们经常要面临自然灾害。

尼罗河流域

其他两个古文明就没有那么幸运,辽阔的土地为他们带来了战争,没有天然的地理屏障,就只能互相厮杀。战争总是残酷的,远征而来的王朝不仅入侵了地域,也入侵来了文化。恨不得全部都更新换代,不留下一点点痕迹。虽然中国也有战争,也会更新换代,但历代君王却只争夺文明的主导权,他们并不会消灭汉字,毁掉经典。

二、文字的统一和科举制的建立

世界上竟然有一种文字,历经千年不苍老,反而勃勃生机。这个功劳就要归于秦始皇了,他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了中国,不仅统一货币,统一度衡量,甚至连车轨都给统一了,但对于文化,最具意义的便是文字的统一。

《史上第一混乱》这本书里有个笑话,是说秦始皇来到现代酒店,看到挂在墙上的世界各地的时间表,就说:“统一一下嘛,看着乱得很”。由此可以看出来,秦始皇有强迫症。

秦始皇

不可否置的是,文字系统的建立,不仅避免了文化上的分割,也最大程度上的减少了文化的封闭性,让中华文明的传播不至于中断。

而科举制度的建立,则为社会的秩序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大家都去想通过考试做官,没有时间搞事情。不仅如此,还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经典文化也得已传承,生生不息。

三、中庸之道的思想

中国的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是中庸之道。在文化的发展上,中庸思想就是不偏不倚,因此也就不存在宗教的极端主义。从最开始战国时期思想的百花齐放到后来唐代对外来宗教的接纳,都说明了中庸之道对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信你看,国外那些极端的宗教主义,直到现在都存在,也可能会一直存在,因为他们极端的宗教信仰在支撑着他们。他们制造的恐怖的暴力活动,导致社会动荡、让人恐慌,这不仅严重破坏了民众平静的生活,还严重阻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这么一对比,生在华夏真的很幸福。

最后的话

2019年,古巴比伦城市遗址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当中,已经是遗产,当然古文明也湮灭的很彻底。

古埃及被马其顿和古罗马先后统治,随之与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交融和基督教的传播、壮大,导致了古埃及文明的快速衰落。

复杂的古印度文明一直被分裂,一直被中断,只有源于流长的中华文明还在继续。

因此我想,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仅要继承传统,了解历史;也要开拓创新,面向未来,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文化历久弥新,长久不衰。

参考文献:《一生一定要探索的古埃及52个秘密》第24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解一下,世界四大古国文明中,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或湮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vz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