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杜骏飞|问答录(3):向死而生的背影

杜骏飞|问答录(3):向死而生的背影

作者: 杜骏飞 | 来源:发表于2020-03-26 21:00 被阅读0次

豆兜six:

清华有一位教授说,中国人深藏一种中国与西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文化意识。您同意他这样的评价吗?

杜骏飞

这阐释基于学术讨论,自有其理论依据。

不过,我个人认为,在本质上,与其说是中、西方的“不兼容”,不如说是前现代与现代的差距——实际上,在某些方面,那甚至是中世纪与后现代的差距。

我们的先辈们,不愿意承认这一点,往往拿国粹、传统、中华,甚至东方来做遮掩。

但我们必须勇敢面对。

因为,弥补那被经济跳空的文化现代性,是我们走向伟大国家的真正议题。


@前876:

目前,欧洲各国已经开始效仿中国经验,采取封城封国疗法了。有学者说,如果民主体制能够高强制性地管理社会,那将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次创举。 您同意这个判断吗?

杜骏飞

凡事不可一概而论。

事实是,中国在疫情治理的中后期,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此外,得到公认的是,全能政府在应对大灾大难时,显然有更高的效能、更强的领导力。

不过,全能政治,不意味着样样全能;强力管控,也不会事事尽如人意。这类似于,你在马路上,一定赞同交规森严,但在原野里,还是希望能自由徜徉,心无顾虑;你在公共场所,会认同密如蛛网的监控,但在自己的家里,一定会对“全景敞视”感到恐惧。

另外,凡事都有绝对限度,凡事也要照拂人性的维度。我们审视治理,也不能全看效率。前天我谈到了一个娱乐谣言——俄罗斯大街上的老虎和狮子。也许你没有留意,但其实,它切合本题。

狮子老虎负责禁行管理,一定比我们更高效,但是,你不会真喜欢那样的场景。


葛民辉:

最近,我一直在自问为什么这么沮丧,网上跳出来那么多的脑残网民,极左地歌颂WG,疯狂辱骂社会良知,种种反理性的言论,还振振有词地打着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旗号?对那些偏执症该怎么办?甚至,我和亲属里的长辈谈话都是一场场炼狱般的折磨,我痛苦愤怒却又感觉毫无希望能说服他们......

杜骏飞

首先,我们理性地分析问题,先不要给别人贴污名化的标签。

不够理性,未必就是“脑残”,他们中有很多人,在自己的职业中也许很称职,思考其他问题也可能很明智,但涉及到政治批评、历史反思、意识形态思辨,却会明显缺乏“现代性”,如此而已。

我以为,其中大致有4个原因:

一、工作环境的长期浸染,及强大的群体压力。

二、一代人的个人生活史早已完成,观念也早已铸造成型。

三、不完备的教育(不是他们自己的原因),导致科学思维不足,缺乏逻辑性和批判性,并严重抵触现代意识。

四、信息来源单一,真相匮乏,导致智识难以涌现,甚至,连常识也会受到扭曲。

当然,这些解释不具有普遍意义——例如,有组织、零信仰、无底线的水军应当除外。他们是法治意义上的黑恶势力。

至于普通人,尤其是,当你看到身边亲近处还有这样的人,请不要生气,也不要情绪失控。你可能在体育、文艺上低能,或不擅长数学题,可你依然被人接纳了。所以,也要容忍你的邻人在思想观念上冥顽不灵。

请给他们一些同情,如果实在无法对话,更无法帮助他们,那就置之不理。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观念是不能说服的。大范围的观念革命,往往只能依靠灾难的洗礼。

相信历史;然后,尽我们所能。如此而已。


谢撒撒:

昨天看到一个表达:在中国互联网上,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做到正直、有影响力和不触怒疯子三件事。您认为这个说法成立吗?我们在互联网上发言时,到底怎么做才能做到既正直、又有影响力而且还不触怒疯子呢?这真是一个大难题,希望听到老师的意见。

杜骏飞

我理解,这个判断,其准确表达可能是:一个人在网络环境下,不可能藉由深刻而达成广泛影响力,且还不遭受难以忍受的批评。

这大概是因为:深刻,必然导致曲高和寡;有影响,就可能受到政治、文化的猜忌;而小心翼翼地保全自己,试图平衡所有人的味口,又意味着平庸和虚情假意。

我们姑且将它看作是:网络话语的不完备性定律。

当年,数学家哥德尔曾证明,任何无矛盾的公理体系,只要包含初等算术的陈述,则必定存在一个不可判定命题,用这组公理不能判定其真假。也就是说,“无矛盾”和“完备”是不能同时满足的。这便是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

——有点相似,不是吗?

然而,在人文领域,我们一定会遭遇这样的困境吗?其实也未必。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在哲学意义上,人不必追求完备性。

而在网络话语实践中,我们也不必过度要求自己深刻——矫饰思想难免会涂改真理;更不必主动追求粉丝如云——媚众者显然更容易背叛自己;尤其是不必畏惧不入流的批评——那些明显无理性的辱骂,早已不是冒犯,而是荒诞,而我们应该知道,对荒诞的任何一丝畏惧,都是对自身信念的怀疑。

所以,真正的答案是什么?真诚,坦然,直道而行。


喜儿36氪:

老师,今天,3月24日,是海子的忌日,他临死时写了一张纸条作为遗言:“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您如何看待他的死呢?您喜欢他的诗吗?

杜骏飞

海子的死,是一个文化事件。以我之见,自他死后,文化潮流意义上的当代汉诗,开始走向心灵空置化的转折,即:诗,不再追求它曾经具有的崇高性——譬如哲学意义,反抗性,以至神性。

至于海子的遗言,我相信,于他,只是很普通的交待;但就后人看来,却意味着某种讽喻——也许,对生前不能维系的世界,海子也希望死后与它毫无关系。

然而,海子诗作的意义并不平凡;而这个世界的逻辑,也绝不像他的遗言那样简单。

——要知道,每分每秒,任何人的死,都与我们所有人的命运有关。

诗的死亡,更是如此。

至于海子的诗作,我在这里曾推荐过他的《九月》:“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有论者说,这首诗似乎很是神秘。

其实,一点也不。

它只是在描绘一个“向死而生”的背影。

相关文章

  • 杜骏飞|问答录(3):向死而生的背影

    豆兜six: 清华有一位教授说,中国人深藏一种中国与西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的文化意识。您同意他这样的评价吗? 杜骏...

  • 向死而生3

    一转眼,高二开学已经一个月了。林初夏转到我们高二七班也已经一个月了。然而她就像是一个边缘人一样,似乎从来没...

  • 向死而生3

  • 向死而生,向死而生

    九月忧伤,十月耻辱。 那天,莞尔把自己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十八层。顿时各种牛头马面的小鬼扑身而来热情相拥。莞尔虽觉已经...

  •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好像起了个很惨烈的标题, 但实际上只是几件身边发生的事,而且重点是生。 一 前天晚上和小熊聊天, 他抽着烟——我看...

  • 人员名单(第二版)

    1.杜骏飞(子) 2.杜骏遥(女) 3.周海燕(子媳) 4.陈开放(弟弟) 5.陈青梅(弟媳) 6.陈琛君(侄) ...

  • 杜骏飞:敬你

    . ~... ~.. 敬你 词:董玉方 曲:许飞 差不多同一个年纪离开家 离开家几里就可以叫天涯 学别人巧舌如簧 ...

  • 杜骏飞:寓言

    1. 狼来了 有一个关于父爱主义的故事。 为了管教小红,父亲每天都会讲很多遍“狼来了”的故事。 后来,父亲问女儿的...

  • 3月:向死而生

    … 用三个点形容这个月吧 不想再去浓墨重彩的形容当时发生了什么 我的心情是如何经历了重创 反正我每年的3月好像都会...

  • 向死而生

    向死而生 今天跟着罗振宇在他的《逻辑思维》中学会了“向死而生”这个概念,很想与大家分享 “向死而生”什么意思? 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骏飞|问答录(3):向死而生的背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ac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