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
《沉默的大多数》:保持沉默,坚持自我

《沉默的大多数》:保持沉默,坚持自我

作者: 念起灵 | 来源:发表于2018-11-09 21:15 被阅读45次

写在前面:

        近期由于准备了一堆考试,断更了挺长时间,但《沉默的大多数》里面的一些观点熠熠生辉,使我控制不住想写点什么。因为《沉默的大多数》是一本杂文集,由王小波个人观点组成,写一整本书的书评免不了宽泛,所以想试试拆书,将书中令我深受触动的一些片段分享出来,也表达我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点儿想法。

一.

        文革开始时,我十四岁,正上初中一年级,有一天,突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班上的一部分同学突然变成了红五类,另一部分则成了黑五类,我自己的情况特殊,还说不清是哪一类。当然,这红与黑的说法并不是我们发明出来的,这个变化也不是由我们发起的。找我看来,红的同学忽然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这是值得祝贺的。黑的同学忽然遇上了很大的不幸,也值得同情。我不等对他们一一表示祝贺和同情,一些红的同学就把脑袋刮光,束上了大皮带,站在校门口,问每一个想进来的人:你是什么出身?他们对同班同学问得格外仔细,一听到他们报出不好的出身,就从牙缝中迸出三个字:“狗崽子!”当然,我能理解他们突然变成红五类的狂喜,但为此非要使自己的同学在大庭广众之下变成狗崽子,未免也太过分。这使我以为,使用话语权是人前显贵,而且总都是为了好的目的。现在看来,我当年以为的未必对,但也未必全错。

                                                                                              ——《沉默的大多数》节选

        王小波总是能用自己独特的幽默来阐述当年最为残忍、最为不堪的东西。他长于文革,文革开始时他刚刚上初一,正处于一个人三观培养的阶段。所幸他并没有因为目睹文革的种种乱象而变得冷漠残忍,在不由自主中对上者阿谀奉承,对下者百般羞辱,就像他的某些同学所做的那样。王小波对他人依旧怀有可贵的怜悯之心,这不仅仅体现在当时他的行为之中, 哪怕在多年之后回忆起这段并不美好的往事,王小波依旧是仁慈的。他不愿对同学残忍的行为大加批判,也没有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居高临下地指责,他只是用克制的语气加上一点自己的幽默来阐述当年的乱像。这需要极大的包容与发自内心的乐观,毕竟红五类黑五类这样令人不快的事,用咬牙切齿的语气来诉说也是人之常情。

        在王小波的杂文中常常会出现文革的一些内容,他也会根据自己的经历来给出一些观点。这无疑带来了看文革的另一个视角:一个身处其中的少年会怎样看文革。这个少年既不是一个极为悲惨的受害者,也没有成为令人唾弃的加害者,他只是被文革这一股历史洪流所裹挟的一分子罢了。这使得王小波能够较为客观地诉说着文革中他所经历的那些事,那些事也许不被大人们所牢记,但它们也是文革的组成部分,需要有人去记录,由王小波写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

        有一段时间常听到年长的人说我们这一代人不好,是“文革”中的红卫兵,品格低劣。考虑到红卫兵也不是孤儿院里的孩子,他们都是学校教育出来的,对于这种低劣品行,学校和家庭教育应该负一定的责任。除此之外,对我们的品行,大家也过虑了。这是因为,世界不光有阳的一面,还有阴的一面。后来我们这些人就去插队。在插队时,同学们之间表现得相当友爱,最起码这是可圈可点的。我的亲身经历就可证明:有一次农忙时期我生了重病,闹得实在熬不过去了,当时没人来管我,只有一个同样在生病的同学,半搀半扶,送我涉过了南宛河,到了医院。那条河虽然不深,但当时足有五公里宽,因为它已经泛滥得连岸都找不着了。假如别人生了病,我也会这样送他。因为有这些表现,我以为我们并不坏,不必青春无悔,留在农村不回来,也不必听从某种暗示而集体自杀,给现在的年轻人空出位子来。而我们的人品的一切的可取之处,都该感谢沉默的教诲。

                                                                                              ——《沉默的大多数》节选

        我想当初王小波在文革结束后听着老人对他们这一代人指指点点,认为这一代人“不好”,甚至还有后人发表了激进的观点,认为这一代全无可取之处,要为后代腾位子时,他的内心应该是迷茫且委屈的。时代的错误终究要落到一个个普通人身上,让他们背负这沉重的担子。当年那一代人中,有人当过红卫兵,犯下过罪恶,但更多的人在乱世中也不过是普通人,懵懂地接受被时代耽误的结局。就连红卫兵,也不能把一切责任归咎于他们自身,没有当时环境的刻意引导,有几个愣头孩子敢做出那般残忍血腥的事?当初的红卫兵现在也都是老年人了,他们后悔自己做过的事吗?有的在清醒之后会觉得愧疚,有的甚至还没法接受信仰的崩塌。

        以前我们学校布置过一个有关文革的小课题,我们组的同学各自回家采访了长辈,想要得到一点儿关于文革的信息。一个同学的奶奶就受到了文革非常大的影响,她似乎依旧坚信于文革中的思想,面对自己孙女的提问絮絮叨叨地讲述着自己对毛主席的崇拜之情,对文革也持有正面的评价。

        文革的确是过去了,但它留下的印记还深深烙印在那一代人的灵魂深处。哪怕王小波没有在文革中处于极端的地位,自己性格也乐观,但他仍会带着淡淡的委屈说着“我以为我们并不坏”。文革的影响不仅仅在动荡中体现,在之后甚至是今天,不依旧影响着亲历的人吗?

三.

        几年前,我刚刚走出沉默,写了一本书,送给长者看。他不喜欢这本书,认为书不能这样来写。照他看来,写书应该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灵魂,这算是金玉良言。但是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

                                                                                               ——《沉默的大多数》节选

        王小波真是个实诚人,除了他,也没有几个作家会在自己的作品中明确表述“我最想提升的就是自己的灵魂”,因为这显得不大方、斤斤计较。哪怕兼济天下的圣人万中无一,但要表露出自己的欲望甚至记录自己这一面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这不就是我们喜欢王小波的理由吗?他很直接、很真实。

四.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大灰狼坏,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种事实说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为什么特别热爱价值的领域。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讲出这样粗暴的话来,我的确感到羞愧,但我并不感到抱歉。因为这种人士带给我们的痛苦实在太多了。

                                                                                                   ——《思维的乐趣》节选

        王小波一句话就道出了键盘侠的本质:对别人做自己的价值判断。现在是有个Wi-Fi有个手机再 随便注册个账号就能上网发表言论的时代了,“这种人士”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已经不是王小波那个时代可以比拟的了。只要你还在浏览新的资讯,不撞雷是绝对不可能的。他们成功糟了你的心,自己却潇洒地抱着键盘离开,留下一地鸡毛。

        我记得奇葩说有一期在探讨键盘侠究竟是不是侠,正方说得振振有词,看上去非常有道理,但我衷心期望他们仅仅是为了比赛才这么说的。当你遇见过一个只要一个键盘侠,你就会明白这是一个多么糟心的物种,再说他们是侠,当真是好气量。

        很久以前我还是一个会认认真真看知乎、take things seriously的小可爱,但有一次我莫名其妙被人扣了杠精的帽子,一脸懵逼的我试图向他理论,他发现说不赢就表示:不会再回复你了,呵呵。我也就此明白了,谁把谁当真。安安静静地看看就好,否则不知何时触了何人的霉头也当真糟心。

—————————————————————————————————————————

        之前的几段文字是我想到键盘侠这个名词时第一反应的情绪化发泄,·但单纯情绪化的发泄并没有什么意义,我又仔细思考了一下,写一下自己的想法。

        互联网带来的并不是和谐与美好,而是不同阶级、不同阅历的人三观的剧烈碰撞。三观相差巨大的人观点的交互自然产生了矛盾,而那些毫无顾忌表达自己想法也不愿被别人改变的人很轻易地变成了键盘侠。这样执拗的人自古皆有之,在王小波他们那个时代也不缺,只是今天的网络给了他们一个肆意表达自己的平台罢了。并不是互联网时代造就了键盘侠,而是键盘侠精神融入了互联网。

        有趣的是,那些键盘侠本身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键盘侠”吗?我认为不一定,他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坚持这是正确的,哪怕有人说了一大堆试图来改变他们的想法,他们也只会想:这个人怎么这么键盘侠。在不同的三观里有不同的键盘侠标准,网络平台又让这些不同三观的人产生了交流,遇到键盘侠也成为了必然。在网上遇见三观差异巨大的人很正常嘛,如果其中的一个又恰好热衷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能不知不觉就成为你眼中的键盘侠了。不过人家可能也看你不太顺眼,三观不同,怎么交流?

这本书我可能会写上好几期的书评,出色的观点实在太多,不是几千个字就说的完的,但我写的再多也比不上真正去读一读,和王小波的文字来一场私人的对话。Anyway,考试太多,时间吃紧,没时间写也有很大可能啊。

照旧不走心地推荐一波自己的公众号:念起灵,关不关注随便啦,毕竟也没啥特殊的内容。

最近在看A Thousand Splendid(灿烂千阳),英语老师要求看完原版,还真挺好看的,强烈推荐。

相关文章

  • 《沉默的大多数》:保持沉默,坚持自我

    写在前面: 近期由于准备了一堆考试,断更了挺长时间,但《沉默的大多数》里面的一些观点熠熠生辉,使我控制不住...

  • 无言

    现在的我大多数时候都喜欢保持沉默了,回家过年时被问工作怎么样时保持沉默,算了我现在都不想说什么了,继续保持沉默吧!

  • 保持沉默,自我反省

    有一句话说:“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们叫做扎根...

  • 最终成为一个单纯的人

    我的朋友,你能掌控自我状态?清晰的描绘出性格颜色?也许你会摇摇头,保持沉默。大多数人在自我平衡中摇摆,认定自己性格...

  • 梦破我独醒

    坚持下去,改变自己。 保持沉默,保持微笑。 努力干工作。

  • 坚持

    如果还能坚持 就请继续保持沉默 在并不漫长的余生里 用生命保持沉默 努力把这虚假的幸福 带进坟墓 别人以为你是幸福...

  • 如果你喜欢就是诗

    沉默 文/钰非 船保持沉默 鱼保持沉默 月也保持沉默 人间呢,一片奔腾的海 所有坚强的人都是水手 懂一种蓝色,知道...

  • 沉默

    沉默 你为我戴上荣誉的巾帻 我保持沉默 你举着带血的刀质问我 我保持沉默 乞讨者用眼泪濡湿我的衣襟 我保持沉默 歌...

  • 不胡思乱想,不发脾气-第二十三天挑戰!

    挑战 就有难度!坚持 就有进入理想彼岸的可能!!加油 遇到长辈多听少说,保持沉默 坚持微笑

  • 王小波的杂文《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的杂文《沉默的大多数》。文中提到,周围的世界太过荒诞,所以暗下决心保持沉默。王小波经历了喧嚣暴烈的文革,感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沉默的大多数》:保持沉默,坚持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ha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