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件生活小事,引发了我对“一时舒服”与“长久舒服”的一些思考。
第一件事,上下班。
我每天上下班可以选择两种交通方式,一种是坐公交车,另外一种是骑自行车。前者宽敞舒适,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在车上可以玩玩手机,若是累了,还可稍作休息,悠然自在;后者辛苦费力,冬有寒风侵袭,夏有烈日灼人,况且同样距离,后者往往要比前者多花费一倍的时间,这就意味着早晨上班需要更早起床,晚上下班要更晚些才能到家。
从这些方面来看,坐公交车显然要比骑自行车舒服的多。但是,骑自行车可以锻炼身体,尤其是在工作、家庭占用了我的大部分时间的情况下,这种锻炼方式更显得高性价比。而坐公交车,则使得我丧失了每天唯一的锻炼身体的机会。
第二件事,晚饭。
每天下班回家,晚饭是我要面临的一大难题。点外卖或直接在外面吃,方便省事,也给本就不多的晚上自己的时间多增加了一些;自己做饭,完全是给自己劳累一天的身体与大脑增加负担,做饭时麻烦费事不说,还要提前买蔬菜等材料,饭后,刷碗收拾屋子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
毋庸置疑,前者比后者舒服。但是,前者油量大,长此以往会对自身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后者较健康,还可以根据最近营养需求自行安排。
所以,我几乎每天都在纠结上述两件事。每件事都是理智告诉我应该选择后者,那样会对自己更有益处一些,但惰性则驱使着我选择前者,这样自己暂时会舒服些。往深处想,纠结的根本是选择图得“一时舒服”还是追求“长久舒服”。
坐公交车、叫外卖可归为“一时舒服”,即图得一时的舒服,片刻的痛快;骑自行车、自己做饭则可归为“长久舒服”,即对自己产生长久性的好处,甚至终生受益。

这二者虽有部分字眼相同,本质却截然相反,就像同一根扁担的两头一样,二者更不可能兼得,产生的结果也是天壤之别,选择了一头,就意味着失去了另一头。“一时舒服”往往会导致长久不舒服,“长久舒服”常常会使一时不舒服。
大抵算算,我们每天竟都会面临“片刻舒服”与“长久舒服”的选择。
娱乐游戏与刻苦学习、安逸舒适与锻炼健身、吊儿郎当与认真工作、胡吃海塞与健康饮食,还有吸烟与戒烟、酗酒与禁酒、放纵与规律,以及乱泄情绪与克制收敛等等。
为避免啰嗦,仅拿上面的一个例子详细地加以说明。比如如果我们贪图一时的娱乐游戏,虽然可以获得短暂的快乐,但是却会耽误我们宝贵的学习时间,影响学习状态,如此下去,可能会耽误我们后面的人生。反之,如果我们能够收敛住贪玩的心,刻苦学习,虽然一时痛苦,但从长远来看,则会让我们终生都受益。

“一时舒服”就似温水煮青蛙,片刻不显什么,也常常几乎不会让人感到有什么问题,但它会渐渐蚕食掉我们那颗自律的心,使我们变得麻木,继而对坏毛病习以为常,离好习惯愈来愈远,最终使我们长久不舒服。
因此,我们要坚决选择“长久舒服”,坚决摒弃“一时舒服”。
要做到这点,光靠自律恐怕远远不够,自律只能保证我们一时,却无法保证我们一世,况且面对诱惑单靠自律未免会使我们陷入一定的痛苦之中,自律的时间越长,痛苦也就持续的越长。
最好的办法是,在充分认识到“一时舒服”与“长久舒服”的本质后,努力让自己喜欢“长久舒服”的事情。比如,让学习成为习惯的同时,成为一种爱好,学着体会学习给自己所带来的乐趣和快乐。这样,我们就能“长久舒服”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