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有斋
深秋里的石家

深秋里的石家

作者: 阿蓬阿霞 | 来源:发表于2019-10-17 21:31 被阅读0次
深秋里的石家

在这个深秋里的周末,我们准备奔石家而去。

出发前的晚上,收拾好要在石家住一晚的简单行囊,睡下已经是凌晨,却感觉不到睡意,一个念头一次次固执地向我寻求答案——石家是谁的家?那里的人都姓石吗?

答案当然不会是简单的是或否,就像其它很多地方的地名一样,有的只是简单的字面意义,有的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而更多的,却是历史源远流长的地理标志。

第二天九点准时出发时,因为没有休息好,脑袋昏昏沉沉的,干脆戴上耳机听着音乐眯一会。这个时候本来应该选择轻音乐之类的,但我却搜索了年轻时就爱听的民谣《乡村路带我回家》,或许,音乐里有昨夜未得的答案?

深秋里的石家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城市到乡村,就犹如走进了乡村秋景的画卷深处。

石家非我家乡,但即便是初相识的山野、集镇和村民们憨厚的笑脸,却有迎故人归的一见如故。无需过多的寒暄,只一句就能听出真诚和热情。无需长久的凝视,只一眼就看见了坦诚和淳朴。

秋风吹过的田野里丰收的踪迹随处可寻。一抹黄,两株绿,几坡长着深红色茎干的植物……刚刚出土的花生粒粒饱满,挂在树梢的瓜果颗颗溜圆。秋季特有的景象,别处有的,石家也有,别处没有的,在这里我看见了许多。

深秋里的石家

漫山遍野仍是以绿色为主调,展眼望去,偶尔有几点红和一块黄点缀其间,仿佛自然之手在拿起画笔调色前随意洒落了几滴,仿佛在预告:多彩的深秋画卷已经开始着墨了。

即将是“枫叶千枝复万枝”的最美景,绿的枝干、黄的叶片和火红的枫叶,繁多不杂乱丰富又厚重,这与我们传统中对幸福的期待是一致的,这样一想,在秋天的凉意里就少了落寞,而多了一份盼望。

天空中飘着淅淅沥沥的秋雨,不急也不缓,伴随着我们走走停停的脚步,驻足时在思考,行走间在观望。

秋雨中的山野一片水汽氤氲,在那些山的深处,一片片白色的水雾不经意间轻盈升起,似一匹匹朦胧的白纱在刻意为青山装扮,有时候那些雾又像一群嘻嘻哈哈奔跑的精灵,忽而又出现一位摇摆着腰肢的细腰仙女,飘然飞舞间不及细看,它又变换了形态。有一次,一片白雾竟然以青山作为背景,变幻成一颗写意心形,仿佛在向我们说“石家欢迎你”。

深秋里的石家

不禁莞尔,这只是我自作多情的遐想,它们的变幻当然是秋风的杰作。

不由想起陆放翁的“饱将两耳听秋风”诗句,禁不住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微微闭上双眼倾听,但两耳里满是细雨滴落在伞面的声音,或“嗒、嗒”,或“沙、沙”,我明白,此刻不是没有风声,而是性情随和的风早就悄然融进雨声里了。

转念又一想,或许是秋雨声躲进了秋风声里了吧?

不禁暗自笑自己傻,秋风秋雨中是愁还是喜,不在秋风秋雨,而在其人的心境罢了。

又想起著名散文家张晓风曾这样写道:“秋天,是坚硬而明亮的金属季。”

说实话,初读时一直不太明了,为什么在名家的眼里,秋天就与我们常人不一样了?

在我的眼里秋天是五彩斑斓、融合丰富的呀,怎么会有如金属般色彩不易调和的坚硬?直到读了欧阳修的《秋声赋》,才觉得答案似乎在文中可以找到。

欧阳修在《秋声赋》里是这样描写秋雨声的:“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

“鏦鏦铮铮,金铁皆鸣”,难怪散文家张晓风会那样说。

深秋里的石家

早就听说清朝最后一位黔江知县张九章来到石家时,面对山水人文感叹不已,提笔书写了几个大字,并令人雕刻在一面巨大的石壁上,作为他警示自己勤勉为政,时至今日,岁月风雨似乎也懂得人间风情,格外爱惜着这块警示石壁,当我们拨开封路的野草藤蔓寻路而来 抬眼仰望,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仍然清晰可见——“砥砺廉隅”!

是的,砥砺廉隅,这不仅仅是清朝那位知县的为政之想,其实,在两天行程里接触过的从镇领导到村官到驻村扶贫干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不忘初心,坚守职责”。只怪我言拙,不知道这样说,是否能够把这些基层干部的优秀品质概括到位。

镇干部引路,我们沿路参观了好几处农牧产业基地。真没想到大山深处的石家,竞然有这么丰富的产业,难怪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农村工作开展得这么好。越看越开心,一边看一边盘算着虽然这次来错过了吃鱼鳅、喝土蜂蜜和黄秋葵茶的季节,但秋冬季却是猕猴桃、南瓜、瓜蒌等农作物的盛产期,还有优质牛肉等美味呢!

一只黑白花奶牛,奶子被丰盈的奶汁鼓得胀胀的,小乳牛把小小的身子紧紧的依偎着母牛,嘴里吸吮着乳汁,顾不上对我们这群陌生人“哞哞”招呼几声。

一群土鸡在桑树间自由奔走觅食,一只漂亮的花猫舒适地躺在石磨上打盹,人群中有人喜爱的“喵喵”唤它,它敏捷地翻身而起,不屑地扭身朝鸡群间隐身而去,那条长着豹纹斑点的长尾巴美极了,即便在宠物众多的城市里,这样漂亮的尤物也是少见的。

在这些农牧基地墙上的公告栏里,都能看到本届区上主要领导人多次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的信息,或是几张照片,或是一条报道,这些信息让人感觉欣慰又安心。执政为民,田间地头有了干部们的足迹,老百姓自然会安心种田耕地,干群一条心,这绿水青山也才有希望变成金山银山。

路过一个村的服务中心,这是将原来的村小学改建的,“旧房改建”简单装修后,村委会办公室、村民图书室、老年村民休闲娱乐室、医务室,等等。设施设备之全,竟然不比城市里的社区差呢!接待室的墙上白底红字,几个醒目的大字让我禁不住按下快门——“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

院子里旗杆上飘扬着的红旗格外醒目,让这个山洼里的小村顿时有了精气神,有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听同行的一位当地负责人介绍说,村长和村支书虽然工资不高,却尽职尽责的每天坚守岗位,没有准点的上下班时间,没有节假日,只要村民需要他们就上班。

我笑着说,今天是周末,你们镇政府的领导也没有休息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看来是表率做得好。

这位常年在田间地头奔走皮肤晒得又黑又躁的镇干部腼腆的笑了一下说,是的,我们必须24小时有人值班值守。

望着眼前这几位朴实的汉子,这些可爱的基层干部,石壁上那四个大字所蕴含的力量仿佛正在他们身上熠熠闪光。

深秋里的石家

顺道,我们还拜望了一位退休后将家建在学校附近的老教师。这位已近百岁高龄的老教师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和他交谈丝毫不费力气,几乎感觉不到代沟。一问才知道他一直保持当乡村教师时,每天坚持练书法、画画和看书的良好习惯。

诗书养人啊!

我来到他的书房,看到墙上挂满了他自己的画和书法。其中一幅是他满九十高龄时写的“九十抒怀”,字里行间透着这位老人的精气神和正能量。

不得不感叹这位老人的智慧。老人每天坐在这通透敞亮的书房里读书写字。一抬眼就能将他从前工作过的学校尽收眼底,学校上下课的铃声清晰可闻。上学放学的学生从书房的窗前路过,孩子们看到了“老骥伏枥”,老教师望见了幼稚生命的蓬勃成长。

不禁感叹,这世外桃源般的深山小村里,基础教育也跟着四季更换延续,生命轮回越加蓬勃兴旺。深山里有这样的教育工作者,自然,英才人俊在这里成长也就有源可溯了。屈指一数,在我所认识的朋友中,市文联、市摄协、区作协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深秋里的石家

有人说,秋是一种轮回,秋风起时,生命从此沉睡。但我在石家的秋里却没有看见沉睡前的低迷和黯然。

石家的秋天是如此之美,期盼在冬天里再来一次石家,看银装素裹里它又是一种怎样的娇媚。

石家是谁的家?如果一个外地人都想去看看它四季的模样,都能和当地人一起吃饭聊天,都能享受它的安全、幽静和丰收滋润,那它,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家”了,

你去了,那里就是你的“家”。

相关文章

  • 深秋里的石家

    在这个深秋里的周末,我们准备奔石家而去。 出发前的晚上,收拾好要在石家住一晚的简单行囊,睡下已经是凌晨,却感觉不到...

  • 石大深秋

    石大深秋 向风 “好想去一趟北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有这样的...

  • 石上深秋

    很久没有画石头画了!再次来到木垒英格堡月亮地!蓝天白云绿树成荫,麦豆丰收!映入眼帘的一切忍不住想提起画笔留住一抹秋...

  • 故乡的深秋/石丰

    【题记】无论时隔多日,老家总有拍摄不完的素材,无论用于绘画创作,或者记录故乡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多年来,我至少拍了大...

  • 深秋里

    “我轻轻地把你放开 因为你说你不快乐 我轻轻地的把你想起 因为爱情像一杯酒” 对啊,青春,我们肆无忌惮的大笑也大哭...

  • 深秋里

    在日子的千头万绪中窗外的梧桐正在化繁为简有更多的阳光穿隙而下你看,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读懂一个季节竟不需要任何语言 ...

  • 2020-11-23这个诗人是厚颜无耻的中国版惠特曼

    暖秋诗词二首,摘自《石火集》,作者:杨家伦。 笔名:括苍公子 《永遇乐·京城感怀望京东》 家伦赠志玉于途中,深秋之...

  • 深 秋

    深秋里的微风 凉冰冰 深秋里的日光 暖洋洋 深秋里的景色 金灿灿 深秋里的气息 喷喷香 深秋,山青水绿 深秋,海阔...

  • 深秋里的别离

    昏黄的街灯昏黄的照着 任凭淅沥沥的秋雨淅淅沥沥的下着 云朵遮住月亮的夜晚 秋叶被秋风吹光了赤裸 呼…… 呼…… 金...

  • 深秋里的姑娘

    一转眼,所在城市便已是秋。秋天,就是雨多,街上、公交车上、早餐店、就连电梯里都是湿哒哒的。望着来往的陌生人撑着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秋里的石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jv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