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从这里入海(二)

作者: 舒雪洁 | 来源:发表于2022-01-16 08:24 被阅读0次

我的故乡有个习俗,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要到祖坟上坟祭祖,为什么要在这一天上坟,据说当年先祖离开云南时,正是在这一天上路的。

为什么要从遥远的西南边陲来到胶东大地,由此引出了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永乐扫北”

“扫”说白了就是杀的意思,当时大明的都城在南京(后来迁至北京),“扫北”就是指京城以北的广大地域。

关于明“永乐扫北”,有众多历史版本,在胶东民间广泛流传着一个民间故事“唐赛儿起义”。关于这次起义,正史野史都没有记载,但在民间广为流传,口口相传,传至今日,已经有了些许神话色彩。

在明成祖朱棣执政的永乐年间,山东滨州恒台县的唐赛儿不知从哪儿弄到一部“天书”,上面都是些包治百病,剪纸为马,撒豆成兵的秘诀。赛儿就以给人治病传医为掩护,创立了一个类似白莲教的秘密组织,积极发展教民,在短短数年时间,教民已发展到数十万人,遍布于整个胶东地区。

再加上当时天气大旱,官府各种苛捐杂税丝毫未减,老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赛儿感到造反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在永乐十八年扯起大旗呼啦啦造了大明王朝的反。

每当和官兵对阵,赛儿就利用天书所学,在阵前作法,放出一些所谓的“剪纸”——狼虫虎豹,随着电闪雷鸣,飞沙走石,顿时天昏地暗,浓烟迷雾中,一群群呲牙裂嘴的猛兽恶狠狠地扑向明军,官兵何曾见过这种阵势,一个个吓得肝胆俱裂,屁滚尿流,纷纷败下阵来。

唐赛儿指挥人马乘势攻州掠县,赛儿人马沿途所过之处,老百姓纷纷参加起义军,响应者众多,整个胶东半岛很快成了起义军的地盘,已成星火燎原之势。

这还了得,情况很快报到了京城,龙颜大怒,永乐帝赶紧派兵镇压,官兵们为了泄愤,大开杀戒,一路血洗沿途村庄,拿无辜百姓的人头顶替匪头来冒功请赏,所过村镇,尽情杀戮,兵火过处一片腥风血雨。

胶东大地经过这场大战乱,许多村镇十室九空,断墙残壁,一片凄凉,人口锐减,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

战后为了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永乐皇帝下令从云南移民来山东遭受战乱破坏的州县落户。

这些世代居住在乌蒙山区的土著人民,谁都不愿意离开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抵抗情绪很激烈。官府怕移民们在路上逃跑,给每人手腕上系一条小绳索,数十人拴在一条长绳上集体北上,沿途由士兵看押,犹如犯人一般。

路上不断有要大小便的,为了说话不罗嗦,只要有人一喊“解手”,士兵会意便上去解开手腕上的绳索,这就是“解手”一词的来历。

这也不难理解祖谱上为什么没有八世祖以前的记录了,先祖们在北上移民艰难跋涉的途中,将一些东西丢掉也未可知。从八世到现在我所在的二十四世,历经十五六代,以此推算,祖上正是明初移民到此。

关于胶东地区移民的证据还有很多,比如云南移民后裔的小脚趾甲有分瓣的特征,这一点也不同于山东大地上的土著居民。

还有人认为山东人走路爱背手,也跟这次大规模移民事件有关,这有点扯,我当年在部队时,战友们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很多人也有走路爱背手的习惯,硬要跟移民扯上关系,实在有点牵强。

家乡还有个习俗,就是人死后的黄昏,备有纸扎的车马,冥钱金箔,童男童女,面朝西南方向烧掉,谓之“送盘缠”。同时长子或长孙面朝西南方向高喊:“大道西南,一路平安”,名曰“指路”。有魂归故里的意思,从山东的方位看云南,恰是西南方向。

根据莫言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红高梁》也有这样的桥段,母亲被日本鬼子打死后,父亲拉着儿子的手,背景一片血红,画外音响起:

娘娘上西南

宽宽的大路,长长的宝船

娘娘上西南

骝骝的骏马,足足的盘缠

…………

《红高梁》这部电影我是在八八年新兵连时观看的,这个镜头给我的印象很震憾很深刻,至今难忘。

莫言的老家是高密,这样的丧葬习俗跟我的家乡一样,这说明高密那一带的人也可能是云南移民的后裔。

小时候听老人们讲唐赛儿起义的故事感到很神奇,觉得唐赛儿跟神仙似的,甚至可以和孙悟空相提并论,现在想想,那不过是底层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和精神寄托罢了,他们往往将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侠客义士神化理想化,将他们刻画得无所不能,除暴安良,杀富济贫,以求得到心灵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满足。

正象歌中所唱: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不过在现在的山东滨州,确实有唐赛儿的雕塑,在当地民间也流传着“唐赛儿,赛男儿”的童谣。

起义失败后,唐赛儿下落不明,有各种版本的传说,更增强了她的神秘色彩。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往事如烟,已随风漂散,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

既来之,则安之,先人们不远万里来到胶东大地后,为了在这片陌生而神奇的土地上生存下去,他们开始在废墟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起了自己美好的家园。

那么,我的祖上是怎么创业的?他们又是怎么捞到第一桶金的呢?

相关文章

  • 小河从这里入海(二)

    我的故乡有个习俗,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要到祖坟上坟祭祖,为什么要在这一天上坟,据说当年先祖离开云南时,正是在这一天上...

  • 小河从这里入海(序)

    为什么想起要写一篇家族方面的文章,缘起于在简书写一篇小文时,想起了我的祖母。 我的祖父在一九四七年遇害,据我推算,...

  • 小河从这里入海(一)

    有人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袁老师说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我说(也可能是别人说)历史就象一条河,滚滚向前,波涛...

  • 小河从这里入海(三)

    中国历史上有四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分别称之为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填四川。 走西口主要指山西陕西河南人,目的地是...

  • 小河从这里入海(四)

    我当年闯关东来到长白山后,听人说挖人参能赚大钱,就加入了当地的参帮。参帮你听说过吧,这里面的道行可深了。 参帮其实...

  • 小河从这里入海(五)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我很欣赏这句话。 我的曾祖父在东北大车店内做的美梦后来果真成为了事实。 曾祖父的美梦...

  • 小河从这里入海(八)

    常言道:老子英雄儿好汉,他大(爸)卖葱儿卖蒜。用在我爷爷身上却成了老子英雄儿混蛋,老子卖葱儿讨饭。曾祖父虽不是什么...

  • 黄河从这里入海

    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之处。母亲河从这里入海,形成海河交汇的美丽奇观,看过的人都会惊讶生活的美妙。今天,让我们跟随舵...

  • 水鸭蛋

    水田地边是小河,小河是草塘,小河水从草塘流过。水鸭子经常在这里飞起飞落。 天上的飞鸟多了。有的成群,有的成伴,有的...

  • 小河(二)

    每天早晚都会经过小河边去上班,路还是那条路,可每天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景致。木棉花在某个清晨像火一样燃烧着枝头,不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河从这里入海(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uo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