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此前因徒步的关系,我加入过一个中老年社群,群里成员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人,核心群体更是六十岁退休后的长辈。
我跟着一起参加了一段时间的徒步活动。
最近又因打球认识了新球友,年龄跨度从三十多岁到近六十岁。
结合日常观察,我发现有不少五六十岁的长辈,生命状态堪称 “生机勃勃”。
这种鲜活劲儿,有时甚至会让我觉得,比不少年轻人还要饱满。
我常会忍不住羡慕:等我老了,能有这样的状态就好了。
但细想之下,我离那个年纪其实已不算遥远了。
那么,老了之后,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状态更好?
据我的观察,有两点是必备基础——健康和钱。
首先,身体要健康。这是最核心的前提。至少要能实现生活自理,不用依赖他人照料日常。
其次,手头要有钱。不用多富裕,但至少能覆盖自己的基本生活开支。不依赖子女、伴侣或其他任何人接济,才能守住生活的主动权。
只要满足这两点,基本就能拥有一段体面、舒心的老年生活。
但如果还想让日子更有滋味,那还需要另外两样 “调味剂”。
一是有稳定的社会关系。
人到晚年,很多旧关系会慢慢淡去,新关系也难再建立。但只要身边有老伴儿相伴,有三五能聊得来的朋友,或是有一件能让自己 “有事可做” 的事,日子就会过得更顺畅。
二是要有自己的爱好。
比如做手工、养花草、养鸟、跳广场舞、学门乐器、看书、打球等。有一件能消磨时间、带来乐趣的事,日子就不会陷入空虚。
当然,以上都是建立在 “能正常老去” 的前提下。
但实际上结合我的观察,包括最近听的一些课程,接触的一些命理学知识,才更体会到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的含义。
因为,人生充满了偶然性。
我们总以为很多事能计算、能计划、能评估,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就像活着本身,很多时候是偶然又随机的事;死亡亦是如此,有时意外就是突如其来。
从这个角度看,能幸运地活到六七十、七八十、八九十岁,当然是种福气。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这么幸运的。
所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先活好当下。
年轻时总觉得日子过得慢,有大把时间可以挥霍。
可到了不惑之年才渐渐发现,时间其实过得飞快。身边开始有人离开,有人卧病在床,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人生没有那么多 “以后”。
所以,人应该有 “终局思维”。要清楚人会老、会死,所有的人和事最终都会过去。
想通了这一点,很多事就会看得更开。
遇到争执,让一让;遇到冲突,躲一躲;遇到麻烦,算了吧。
毕竟人终有一老、终有一死,很多事真的没必要较真,不至于让自己不痛快。
话虽如此,但只要活着一天,我们就还是会忍不住操心自己的命运,纠结当下的琐事。不过今天看到一段话,觉得很有道理,想分享给大家:
你永远都不需要操心自己的命运,只要控制好当下的每一个念头。
无论遭遇什么,无论什么年纪,只要感到匮乏、心生恐惧,就立刻转念。
去想远方的沧海,去想头顶的蓝天白云。
你的能量自会恢复,物以类聚,丰盛也会吸引丰盛。
一个能长期保持好磁场的人,运气肯定差不了。
原来,“转念” 才是关键。心念一动,万事皆会随之改变。
活好当下的每一刻,就是对未来最好的铺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