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分,小师弟蓝玉是远远胜过师兄天鸣的,可是师父最终还是选定了人品敦厚的天鸣做唢呐的接班人。多年后,师徒俩喝着老酒,师父在醉眼惺忪中问天鸣:“知道我为什么选择收下你吗?”
天鸣摇摇头,猜测是因为师父人太善良了,不忍心看他的父亲把自己打死。十几年前,父亲领着他来拜师时,师父给他出一面试题:一口气吸下半瓢水。可是他没有完成。父亲为了证明孩子力气很大,脱下鞋子就往他身上打,让师父听孩子杀猪般的叫声。果然师父叫停,称愿意留下他,故天鸣认为是师父一时心软不忍拒绝而已。
“不”,师父夹了一颗花生米,微笑着说:“是你的眼泪打动了我。” 天鸣回想起来了,当时父亲进门时因为急着给师父敬烟,不小心被门槛绊倒把头给摔破了。他急忙追上去把父亲扶起来,自己的眼泪都顾不得擦,只是一个劲地抚摸父亲的伤口。师父拿着烟斗在一旁冷冷地看着,一句好话都没说,心里却认定了这个实诚的孩子就是接班人。
师父是对的。尽管小天鸣学起唢呐来并不在行,在河边练了一天都没有吸起一口水,可是他没有因此放弃,而是每天坚持练习,终于在某一天掌握了这个本领。对比之下,他的师弟蓝玉从一开始入行就表现得尤为突出,师父也是最先带他出去见世面,把吹唢呐的要领交给他。然而,这个聪明的孩子性子太野,定力不够,师父早就看出来他恒心不够,不是块真正的料子,交给他一些基本方法后就让他回家去了。后面的事实也进一步证实了师父看人是准的:蓝玉后来迫于生计改行了,而天鸣在大家都去寻找新出路的时候还坚守着当初对师父的承诺。
作为一个把同一批学生带了五年的老师, 我对此深有感触。孩子的品性对他的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班上成绩最稳定最有发展前景的孩子并不是最聪明的那个,而是那个品性最好心思最静的孩子。那些自私浮躁的孩子往往很难坚持下去,学了一会就受不了了,要出去走动,要跟别人讲话,在闹哄哄中真正沉下心来学习的时间很短。而且最可怕的是,这些孩子在这几年之中并没有显著的改变,或许是基因的力量,或许是习惯使然,一种难以改变的模式在每个孩子身上不可抵挡地作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都不太可能摆脱这套强大的“程序”。
唢呐最终在时代的大洪流中逐渐没落了,随之失去的还有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品格。穿着紧身短裙的女歌手吸引了大批男青年的眼球,刺激着他们的欲望,这也暗示着娱乐和流行文化有把人引向庸俗和肤浅的风险,而我们原有的淳朴含蓄竟然成了一种奢侈品。工业化逼迫着农村人走向城市,曾经在村里吹唢呐的体面人有的在石棉瓦工厂感染了尘肺病,有的在木材厂被电锯切掉了手指,有的在工地上做着包工程的梦。他们的后半生将与唢呐无缘,他们也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遭受新型价值观的冲击。
那老一辈的匠人,知识虽不多,但比我们更多地被看重品格力量的传统文化浸润过。他们身上的凛然正气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不可多得的。我相信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家,首先要有高尚的品格,单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社会或者说一个正常的群体需要正面的符合人性的力量,或者说需要大量真正愿意沉下心来干活的人。
2021年1月16日星期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