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前,我写了一篇《漫谈“生命本身”》,我说:“生命本身是什么?我不能准确表达,我先学会去理解‘顺其自然’,然后,再去思考。不期待任何东西有所不同,也不怀有怨恨或愤怒,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因为,爱是生命生存下去的唯一动力。”
今天,
我又重新深刻地认识、理解“生命”。又重读了几遍上面的那段文字,清晰的知道那是我在那一时刻的感悟
此时,我似乎懂得了“生命本身”是什么,就是按照自由意志去感知、经历、体验人生,虽然每人个体验人生的形式不同、印迹不同,但生命的本质是一样的;随着对生命、对世界、对宇宙更深一层的认识和领悟,不断觉醒。
原来,
我所拥有的只有当下,
这就是生命本身。
生命,
无始亦无终,
不生不灭。
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
〖 2025年9月27日〗
附《漫谈“生命本身”-游记》
漫谈“生命本身”-游记
高嘉慕
从早晨5点多起床整理行李算起,经过近11小时的飞行,到入住酒店后入睡前,24小时就这么一闪而过。而我,只在飞机上有过三次短暂的睡眠,每次醒来都很满足,是“解困”的满足感。 想起一行禅师那句话:“任何让自己变好的,并非哪个瞬间,而是自己的每一个当下”。我在飞机上的“当下”就是:困了就睡,睡觉就好好睡觉,醒着就好好做醒着的事情……。
近11小时的飞行时间,除了“三次短暂的睡眠”,就是阅读和两顿飞机餐。
这次外出,我带上了kindle,自从2023年6月30日“在中国停止kindle电子书的运营”后,我几乎不看电子书了,因为,kindle的阅读感已“先入为主”。
所以,当我在飞机上打开kindle时,像是老朋友重聚,开心、温暖。我熟练的翻阅“图书馆”,指尖停留在了《俱舍论释》这本书上,这是我2019年想读的一本书,缘分未到,没能读下去。继续点开,是我上次阅读的页面--第67页,这一页面,就这样在这里停留了六年。
再点击,回到书的封面,然后,从头读起,像是有一盏灯帮我照亮每一页,也像是在引领着我,我静静的理解着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只有在眼睛感到疲劳时才会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如胡赛尔所言:“我们的心灵回旋着,就像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它们所意欲的现象,与它们在地板上飞舞,只要生命的乐章还在播放,就永不止歇。”
就像这本已经被我封存的kindle,当我重新启动它时,曾经下载的几百本书展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它的生命本身的力量,我不用它时,它虽然“沉默”,但帮我储存几百本书的能量依然在。当我两年后再打开它时,它就继续为我提供服务。
这就是生命本身的奥妙,“空有同源,一体二用”。
我的生命本身也是如此,但是,作为人类,我有自由的创造力、有责任和义务。
正如我刚刚经历的24小时,从北京出发,向北,在北极圈外画了一个弧线,傍晚时分落地伦敦。
我对这个城市没有期待,也无需与咱的大北京做比较
雨后的微风衬托着24°天气的凉意,我的短袖略显单薄。出门前执意不带冲锋衣,即便被提醒几次,我仍然坚持不带,不过补充了一句:“如果需要,我就买一件当地的冲锋衣”。 这也是我生命的本身的一部分--自由。
当然,我的生命的本身还应该有看见自己、认识自己、好好的体验所发生的一切、把握好每一个当下,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我的生物钟,让我在北京时间的早晨醒来,我打开那本《俱舍论释》,继续学习。
生命本身是什么?我不能准确表达,我先学会去理解“顺其自然”,然后,再去思考。
不期待任何东西有所不同,也不怀有怨恨或愤怒,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因为,爱是生命生存下去的唯一动力。
2025年7月22日于伦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