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地里的小草婆婆纳,早已吹响了春的号角,迎春花则敲响了春的钟声,拉开了春的序幕。
迎春花是早春第一花,婆婆纳虽然开得早,但它只属于草本植物。
花卉,花与卉是有区别的。花的出现已经有1亿600万年历史。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从园艺的上讲“花”是指姿态优美,色彩鲜艳,气味香馥的观赏植物。“卉”是草的总称。
自古以来,人们喜欢种花、赏花。
赏花应该是满足人的一种欲望,算是一种文化活动。
赏花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花)的感受过程,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人对花的认知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赏花首先感受花的香,香是花的灵魂,再有就是花姿、花色,花的自然美给赏花者带来愉悦,带来美的享受。
除了花的自然之态,人类还给花赋予了文化美,把花人格化,精神化,借花言志。
像屈原咏兰花,林和靖爱梅,陶渊明赏菊,郑板桥画竹……
花的文化美使人与花的情感得以升华,这是一种永驻心中不会衰竭的情感。
迎春花是木樨科迎春属落叶灌木,我国有60多个品种,迎春属里约有250种,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探春花、茉莉花、素馨花、南迎春等都是这一家族里的成员。
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迎春花破雪而开。迎春,勇气之花,在它开放之后,百花陆续绽放……
覆阑纤弱绿条长,
带雪冲寒折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
百花千卉共芬芳。
——宋·韩琦《迎春花》
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合称“雪中四友”。
作家冯德英写有“三花”系列小说《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
《迎春花》出版以来已翻译成10种文字畅销1000万册。
作者用抗日军民的血汗和灵魂铸造的长篇小说《迎春花》,描写了山东半岛地区人民斗争的生活情景,讴歌胶东人民革命战争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崇高善良的道德操守,以及坚贞不逾的情怀。
迎春花没有香气,它娇小玲珑嫩黄如雏鹅的花朵在冰雪尚未融化的大地上显得那样的耀眼夺目,它们丛生浓绿的枝条,外形方正,筋骨柔韧,就算被折断,插入泥土中仍能生根。
它们团结一心,在寒冷的春风中集体绽放,挂满枝条的黄花就像一条条金腰带。
迎春花的花、叶、枝均可入药,花和嫩枝有清热解表之效,叶子可治各种无名肿毒、恶疮。
在百花竟放的舞台上,迎春花并不起眼,可贵的是,它在百花之先勇敢地拉开了春天的序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