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你的。

“你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你的。

作者: 阿派iPad | 来源:发表于2019-02-23 20:26 被阅读0次

我最近才明白,很多东西并不是我想的那样,那些我以为的,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

比如,我口袋里的钱不一定是“我的”。

“你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你的。

我的外婆是很节俭的一个人——实际上这是年代造成的思想差异,因为在她们生活的时代,能吃饱就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了。所以生活中,外婆总会向我们传递一种“节俭”的思想(当然“节俭”是传统美德,是一种好的品质。),让我以为“钱是省出来的”。

最近我才突然醒悟,“钱是花出来的”。

我们赚钱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吗?

在我以为“钱是省出来的”的时候,我总是在买鞋子的时,因为“价格”而错过更耐穿的鞋子;在外出它省的时,选择花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而不是一个小时的飞机;在景区点餐时,点吃一口就吃不下去的最便宜的饭;在健身时,花几千块钱办几年的健身卡——然后自己琢磨健身动作,而不是花一部分钱请健身教练——用最短的时间学会最最标准的动作然后练习……这样一来,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其实花了很多冤枉钱,并且可能还要用更多钱或者时间成本来弥补“省钱”所造成的损失。

而那些认为“钱是花出来的”的人,他们把钱用来买好的体验、买好的工具、投资理财、投资自己……他们得到了更多的时间,得到了宝贵的体验,收获了更好的自己,除了暂时性的损失了金钱以外,他们什么都没损失,并且最终这些“花出去的”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获,使他们再创造更多的价值。

因此,“钱是花出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我们需要节俭,却不能因为“节俭”而只在乎金钱,从而导致我们忽略了物质更重要的价值。所以那些省出来的钱、停留在我们口袋里的钱,也不一定是我们的——它们只是放在我们这里的“纸”,并不属于我们。

那些书柜里的书也不是我的——虽然我有一柜子的书。

“你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你的。

上学的时候爱看书,《格言》、《疯狂阅读》、《读者》、《意林》……从初中到高中,每年都会买,有些是每期都会买,但都是看完就忘了。包括我现在看的书,虽然都是把每本书看完了,但我发现,等过一段时间我再拿起同一本书的时候,我想不起来这本书曾告诉过我的任何观点。

我是前段时间通过辉哥分享的“极速阅读法”明白:看了多少书不重要,记得多少才重要;拥有很多书籍也不等于拥有很多知识,因为能运用的知识,才真正属于自己!

因此,要让柜子里的书真正“属于”自己,就要学会运用知识。

还有很多例子,买回来的化妆品不用,它就不是“我的”;穿不了的鞋子不扔,它不是“我的”;当我以为上班的时间是老板的,那这个时间就不是“我的”……

我们需要的,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那些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要么抛弃(比如穿不了的鞋子,过期的护肤品),要么让它真正“属于”我们(比如钱、知识、上班时间)。

相关文章

  • “你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你的。

    我最近才明白,很多东西并不是我想的那样,那些我以为的,并不是我以为的那样。 比如,我口袋里的钱不一定是“我的”。 ...

  • 三十岁之前,我的生命还有什么可能?

    古典老师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提到:“你的人生指向,不一定是‘大家都说好’的东西,也不一定是‘完美’的东西...

  • 2017-09-03

    其实你不一定是个好人,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 #手绘周总结#世界是个大能量场,你相信什么,什么就会成为你的现实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中性的,只是角度不同.你眼前的问题其实不一定是问题,就好像资源其实也不一定是资源,你认为它是资源...

  • 你喜欢的 不一定是适合你的 适合你的 不一定是你喜欢的 你喜欢的 不一定是你能得到的 你能得到的 你不一定能学会珍惜

  • 血观音

    你想给的,不一定是他想要的。 他想要的,不一定是你能给的。 你能要的,不一定是你需要的。 你需要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 成熟了你会明白

    骂你的人不一定是坏人,表扬你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让你哭的人不一定是坏人,让你笑的人不一定是好人。

  • 追风筝的人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相,真相埋在心底。 生命其实可以轮回,昨天的事在某一天好像又会...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你给出的不一定是答案

  • 你嫁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吗

    你嫁的人一定是你最爱的人吗?这是一个朋友问我的问题 其实你嫁的人不一定是你最爱的人,但是一定是最爱你的人。 朋友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的东西”,其实不一定是你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fm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