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节。
说到清明,人们自然会想起相传为杜牧所写的那首《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时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这首诗并不以扫墓为背景,也没有多么深刻的寓意,它只是触景生情的自然写照。景与人与情融合一体,交相烘托,浓淡相宜,构成一幅中国山水画般的清晰画面和朦胧意境。
唐代时,并不流行清明扫墓,只有寒食节祭扫,大量诗文可以佐证。宋之后,清明才与扫墓相联系,高翥《清明日对酒》有描述: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元明时,清明节扫墓习俗始盛。
杜牧这首《清明》诗,不见于《全唐诗》,《樊川诗集》亦未收录,最早见于宋谢枋得所编《千家诗》中,后世学者大多存疑。
我池州被权威机构证明为杜牧此诗产生地,亦拿到了“杏花村”旅游等一系列商标所有权(白酒除外)。本人若大唱反调,将会触犯众怒,只有在简书上一吐为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