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不少简书中关于读书、写作的文章,略有感悟,现在整理出几点想法,用4个关键词分别谈一谈对读书和写作的认识。她们是选择、多看、表达和坚持。
先说选择,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看多了又难免糊涂,这就要考虑选择。该如何选择呢?第一是兴趣爱好,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之源,能够持久地输入知识储备。第二是职业需要,选择自己从事专业领域内的书籍,尽管不一定是爱好,但是生存技能迫使你必须学习。第三是底层需求,就是看一些通识类的书,比如文学文化、自然科学经典,比如谈如何思考、说话、做事的方法书,比如谈如何阅读、写作的书。选择因人而异,这是我个人的设计,不求全面,考虑的原则是追求追求质量,多看致用类的书,能提升自身素养的书。
然后说多看,也可以理解成大量的阅读。那么都看什么呢?第一是范围广,比如有的人,只喜欢看小说,甚至只看某位作家的小说。有爱好当然好,但是不能“偏科”,要广泛涉猎。既要深耕强项,也要看不同类型的书,比如历史、人文、地理、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眼界才能开阔,认识才能多角度。第二是不肤浅,多看有深度的书,多读些原创文章,少看些碎片文章,少刷些二手文章,总之“吃别人嚼过的馒头不香”。第三是多比较,同类型的书或统一主题的书多看一些,看多了就能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脉络,这适合做专业性的研究,比如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或是做课题研究准备库存。
再说写作,通过写作转化读书成果,也就是通过不断地输入淬炼思想,最终达到闭环、螺旋式提升。就像是上课听讲,课后写作业,通过练习检验知识掌握的程度,通过写作达到运用知识创造新知的目的。当然写作是比读书困难,能够通过多思考,把杂乱的知识用逻辑和关系串起来,形成自己的思考,变成文章,才是对读书最成功的升级,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最后说坚持,很多人都是三分钟热度,开始斗志昂扬,很快转移战场。读书和写作最是需要长久的坚持付出,才有思想的成熟蜕变。那么如何坚持呢?第一,目标不要定的太高。目标定的过高,短期内又无法达到预期,很容易产生挫折感而过早放弃。第二,目标不要过于抽象,最好采用量化激励,比如每天写500字的文字,先不求质量,写完给自己小奖励,吃顿美餐等等,更容易坚持下来。第三,引入监督打卡机制。如果自我监督不好执行,可以通过在简书、微信等平台打卡更新文章,请好友监督,强制养成良好习惯,慢慢变成自律、自主学习的高手。
以上是我小结的4点想法,不求文字水平,只希望作为简书写作的开始,一直坚持写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