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非暴力沟通》最后一章,里面两个小事例是我内心收到触动。
第一个事例,卢森堡博士讲的是,一天晚上,当他提醒儿子布莱特忘了做一件家务活儿时,布莱特回嘴道:“爸,你有没有注意到,你常常说我哪里做的不好,却几乎从没有说过我哪里做的好!”就布莱特的这句话,让卢森堡博士意识到他总是在试图寻找哪里可以做得更好,却很少停下来去庆祝那些做得好的地方。
是的,生活中的我们常常这样,总是觉得做好的地方是理所应当,而做不好的地方却值得职责。事是这样,人也是一样,所以以前那件事常常在我心里记起。
那一年,那一天,我因为班里的好几个不学习的孩子大发脾气,甚至气得摔了课本撂下学生回了办公室。后来,我的小班长到办公室里请求我:“老师,你看在我们这些学习的同学身上,回去上课,行吗?”几句话惊醒了我是的,我为什么要为了那不足四分之一不学习的孩子而耽误班里四分之三孩子的宝贵上课时间?我们应当看到更多的表现好的孩子。从那以后,这件事、班长那句话一直提醒我,多看看做得好的孩子。
工作是这样,可是在家里,在自己家人身上,我们却往往也犯卢森堡博士说的这样的错误。今天,卢森堡博士的这句话,也足以警醒我以后的生活。
第二个事例,卢森堡博士讲了他认识的一位老师。他说这位老师的一位学生由于没有准备考试,只写了名字便交了白卷儿。当学生拿到批改好的卷子时,十分吃惊的发现自己竟然得了14分儿。这个学生满腹怀疑的问老师:“我做了什么可以拿的这14分呢?”“你的考卷很整洁。”老师回答这个学生。卢森堡博士因此觉得这位老师值得他学习。
试想,我们如果遇到这样的一位学生,肯定是气不打一处来,定会狠狠地给他画个0分。而卢森堡博士正是因为这件事而让他觉得值得向这位老师学习,因为他觉得第一件事中他儿子的那一句话给了他当头一棒,而也正是那句话让他开始更多的觉察别人做了什么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同时不断的练习表达感激。
我想我们应该是这样的,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多看到别人值得赞赏的地方,多表达自己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在自己真心的感触当中,不光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情,还有可能有别人真正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