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们终于追完《声生不息宝岛季》最后一期下半场,我无比投入地听着张信哲队四位歌手带来一幕幕如同人生电影般的流行金曲。那些歌词都在表达着人生不同时期20-30-40-50岁的人,他们的诸多迷茫和困惑,同时也层层递进着表达出越来越通透豁达的人生态度,这些都让我的内心一直波澜起伏,鼻涕眼泪一直哗啦啦地流,纸巾也是用了不少!
张韶涵引言里面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我的人生故事能有多久,这一首歌的真实力量就有多久!”她那么真诚无畏地愿意活成一个灵魂的歌者,引爆了我的第一个泪点。这次改编版的励志歌曲《隐形的翅膀》也是更加舒缓坚定,充满圣母般的大爱!
杨宗纬演唱了一首经典之作《山丘》,一方面致敬了了不起的台湾“流行音乐教父”李宗盛,另一方面他没有狠狠使出一贯的经典哭腔渲染气氛,而是在开始时带有一点轻松调皮再慢慢过渡到情绪和力量的自然爆发,整体呈现得比较乐观积极,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中年人面临的各种无奈又不得不向前翻越困境的复杂心境。难怪台下何老师听了都默默流泪了,成年人通常都把更多的心事放在心里,唯有歌声可以解忧。
作为一个85后出生的人,我一直都是听着台湾流行音乐长大的,特别是卓依婷的新年歌和高胜美的电视剧悲情歌是我童年最深刻的声音记忆。后来进入到了青春期,我在音乐排行榜之类的节目或者影视剧里面听到了刘若英、孙燕姿、陶喆、梁静茹、阿桑、飞儿乐团、张韶涵、王心凌、周杰伦、蔡依林等歌手属于他们那个年代最好听的歌曲。这些不仅扩宽了我的音乐世界,同时也陪伴和治愈了我这颗敏感孤独的心灵。我曾经计算过,至少有上百位台湾歌手陆续停留过我人生经历的不同阶段。
最近几年我喜欢收看一些台湾现代音乐史的年代解说节目,比如著名台湾DJ马世芳的电台节目《听说》,让我更加系统得了解到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史、那些歌曲背后的创作者以及起到推动作用并且具有影响力的人物。比如上个世纪70年代台湾年轻人为了表达自我掀起的民歌运动,他们将诗歌加入到音乐创作中,以诗入歌,不仅让歌词优美富有意境,而且编曲琅琅上口,那时候大众终于不再只能听到西方音乐,而是开创了中国现代民歌的新时代、李泰祥为齐豫创作的经典之作《橄榄树》和《欢颜》、李宗盛和他的那些动人情歌、民谣女歌手张悬和陈绮贞的音乐表达等等。
而这档湖南卫视出品的《声生不息宝岛季》也是以音乐编年史的方式来精心推出,让我们再次见证了台湾流行音乐五十年来经久不衰的魅力,同时对于在海峡两岸人民音乐文化交流之间产生的深远影响。它不仅是在向现在的年轻人回顾了台湾流行音乐最鼎盛时期的好歌曲,也是我们这种热爱流行音乐的过来人内心最渴望的召唤,又好像是对我们自己那些逝去青春的一种集体怀念。
尽管内地音乐曾经受到台湾流行音乐风潮的空前影响,也经过这么多年的相互交流、发展以及融合,涌现出很多非常优秀的歌手和创作人,比如张杰和华晨宇等等,并且内地音乐的传唱度和制作水准近年来已经在有些方面超过了宝岛台湾,但是不可否认台湾流行音乐对于我们内地音乐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而那些年我们一起听过的那些入耳入心的台湾流行音乐光彩依旧,也将会永远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生命的长河里。当《声生不息宝岛季》接近尾声时,白发苍苍的台湾音乐前辈胡德夫老师和相差五十岁的内地男团歌手马嘉祺携手演唱《奉献》这首歌时,这次我们终于留下了喜悦的眼泪。宝岛台湾流行音乐传唱的美好时代一定会在我们全中国人的歌单乃至整个华语音乐的世界里,继续代代相传,声生不息。













网友评论